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46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正>两艘明代古船,似中华海洋文明史上两个深深的印记。其个体的沉没,是事故,是悲剧;但却又为公元15世纪中外交往、海上丝路究竟是怎么回事,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如今沉船之被发现,成为世界级考古重大发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如此说道。而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的发掘,将愈加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2.
<正>每一个里程碑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对与错的反复“测试”,“摸着石头过河”达到彼岸。“坚决试,不行可以关”,这是一些在中国资本市场摸爬滚打多年者至今仍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有些人时时将之当做警句以提醒与鞭策自己。这句名言来自于1992年1月19日至23日邓小平南方谈话。站在深圳这一改革开放的前沿,  相似文献   
143.
棋入何局?     
<正>美国人是不可信的,这一点,在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2月20日出现在乌克兰首都基辅街头即可看出。此前,美方口口声声对外表示,拜登将出访波兰,但不会在俄乌冲突一周年期间出访乌克兰。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作了长篇大论以后,宣布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军越过边界,迅速攻入乌克兰首都基辅郊区。当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称,正在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安排位于波兰的乌流亡政府所在地。  相似文献   
144.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3,(31):14-19
<正>未来需要做的,该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让中、缅等国联合加速缅甸的发展,包括加快缅北的现代化进程。“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张凯闵、林金德有期徒刑15年,以诈骗罪分别判处韩刚等83人有期徒刑14年至1年9个月不等刑罚,并处剥夺政治权利及罚金。”这是新华社2017年12月21日所报道的、由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特大诈骗案的一审宣判。涉案人员85人,系从肯尼亚押解回国。当时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于——主犯张凯闵、林金德都是我国台湾地区居民,  相似文献   
145.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3,(17):42-47
<正>青浦在努力实现自身“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温暖家”的城市愿景的同时,也让在地跨国企业越来越融入本地,并为青浦企业、上海企业的走出去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在过去十几年的经营中,我们感受到了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上海市政府对外商投资的支持。斯伦贝谢集团公司将上海设为区域事业部总部,是对扎根上海稳步发展的信心,也是对中国研发制造的信心。2022年我们上海公司的销售额逆势上涨近40%,新厂房也同时投入了使用。在2023年我们将引入2至3条新生产线和投资建设新厂房,继续深耕青浦,实现新的增长。”今年2月2日,斯伦贝谢油田设备中国区副总经理尼尔·戈里从上海市市长龚正手里获得第36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证书,并表达公司落户上海青浦区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6.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3,(16):58-63
<正>也许,未来,从经济到文化的再一次融合,能让中亚再度焕发出别具一格的活力……“犍陀罗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是希腊、波斯、印度等多元文明碰撞与融合的产物。犍陀罗艺术在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不断交流互鉴中焕发出活力与创造力,不仅推动了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与飞升,也在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本土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罗文华面对采访记者,如此解读此次“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  相似文献   
147.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3,(18):26-29
<正>“最早的上海人”在青浦区,最早的国际大港在青浦区,崧泽遗址,陈云故里……那些留在青浦的遗存,让青浦看上去就是一座天然的博物馆。都说上海是移民城市。那么,上海最早的一批移民从哪里来,又落脚哪里呢?据现有的考古发现来看,目前上海行政区划内,“最早的上海人”在青浦区。都说上海是国际大都市、东方大港,那么,上海最早的国际港口在哪里呢?同样从考古发现来看,目前上海行政区划内,最早的国际大港在青浦区。  相似文献   
148.
<正>“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赵志文的作品,于2023年12月9日至2024年1月9日在安麓,似乎是一种梦的印记于现实呈现……步入朱家角安麓酒店,正是2023年12月27日午后。冷空气过后,阳光温煦。这一天,正是电视剧《繁花》首映日。到安麓酒店,我则看到另一种花。只一忽儿工夫,就能体会花开花落,或者说,有花繁之盛,亦有花凋之冷。  相似文献   
149.
梦回宋朝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15,(40):50-55
从《清明上河图》确实能管窥出宋人的经济生活,特别是作为当时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北宋汴京,其城市生活到底是什么模样,不妨从《清明上河图》入手看个究竟。喧闹的虹桥上,有一抬轿子正徐徐穿过,里面坐着的是太师蔡京。那虹桥周边,卖炊饼的,跑腿的,挑炭的,这些《清明上河图》中的小人物,在当代作家冶文彪的笔下,都系眼线、细作,按照当代话语表述,则是间谍、特工。  相似文献   
150.
<正>中国人彻底告别饥馑年代的时间比发达国家远为靠后,对潜在的粮食危机,中国必须未雨绸缪。富锦市某粮站工作的鞠芬一直从事玉米、大豆等作物的收购工作。鞠芬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她所在的粮站一年要经手一千多吨大豆,其中不少要加工成大酱卖到全国各地,其他大豆制品,也很热销。“玉米、水稻,也是我们富锦的重要粮产。”鞠芬说,“但我从小到大,印象最深的作物,还是大豆。”有一段时间,鞠芬家乡大豆产量有所下滑,原因是种苞米有补贴,而水稻的利润也挺高。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了,早在4月大蒜收割的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