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6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正十月革命胜利后,为捍卫和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革命政权,列宁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历了包括平定叛乱、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等不平凡的历程,这段苏俄的非常时期从十月革命胜利开始至国内战争结束为止。当时苏维埃政权面对严峻的政治军事形势,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这一时期,在列宁的思想里,无疑具有"非常性"的内容,即同当时的形势和措施相适应的内容;可是与此同时,还有"常态性"内容,即  相似文献   
62.
正无论理论旨趣、文本主题,还是实践追求、终极价值,马克思孜孜以求的梦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人类解放。深入研究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形成发展轨迹,无论就其理论价值还是实践价值来说都是十分明显的。代俊兰教授所著《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历史轨迹及其当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正是在这方面探索的代表性成果,全书最大风格是运用文本主题解读法对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作了"以马解马"的深层  相似文献   
63.
长期以来,在科学研究和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五形态说”其实是后人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一种误读,不具备充分的文本依据。“五形态说”本身也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既缺乏足够的经验事实的支持,更给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造成了矛盾和冲突。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分期理论比较明确的是“三形态说”,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个人的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4.
▲据我所知,1959年1月1日古巴革命胜利之后,并没有搞社会主义,后来随着革命的深入发展,古巴终于宣布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对于这一过程及其发展,中国的读者并不很熟悉.您能否谈谈,古巴是在什么情况下,如何通过独特的道路走上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65.
季正矩 《学习导报》2010,(12):36-38
在长期出生入死的革命生涯中,列宁多次化险为夷,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三次。  相似文献   
66.
20年前,中国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关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掀起了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大潮,对正确地不断推进中国改革开放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2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诸如收入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突出,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反腐败形势严峻等...  相似文献   
67.
腐败与苏共垮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纵观世界政党史,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应该说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对于苏联共产党的垮台来讲,确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这是因为:第一,苏共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列宁亲手建立的政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第二,苏共独掌政权70年,不像东欧一些国家,无论是在党内还是在社会上都不存在形成致命威胁的反对派;第三,苏共不是在战争中被拿枪的敌人所征服,而是不战而败,是"和平”解决的问题,是党的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亲自宣布解散了苏共.  相似文献   
68.
季正矩:肖先生,十年前您撰写出版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个主义一百年>(人们习惯地简称之为<两个主义一百年>)影响很大,一度是国内的畅销书,而且后来又在曼谷、河内分别被翻译成泰国文和越南文出版发行了.这本书出版至今已过去十年了,您今天怎么看待<两个主义一百年>?  相似文献   
69.
为进一步实施好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从事社会主义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各自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推动国内理论界认真研讨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和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现实问题,2006年9月25—26日,中  相似文献   
70.
(五)苏联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的争论1927年上半年,中国大革命走向失败,共产国际内部就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展开了激烈争论。斯大林认为,中国正经历着既反对封建残余又反对帝国主义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础和内容。反对派托洛茨基等人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