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5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难点和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 ,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法律是行政机关据以活动和人们对其活动进行评判的标准。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它的基本原则反映了行政法治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观念 ,做不到依法行政就无法治国家可言。为此 ,在我国就要大力推进执政党执政方式和手段的法制化 ,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人权的保障 ,力戒“权钱交易”和“权权交易” ;尤其要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制度 ,规范行政处罚行为 ,落实国家行政赔偿制度的措施 ,使依法行政成为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2.
63.
64.
65.
自1991年以来围绕艰苦创业与勤政廉政建设问题,我先后公开发表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创业精神》、《勤政廉政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廉政建设的关键在于党员干部保持廉政》等多篇论文。当我们终于盼来1997年5月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时候,应贵刊之约发表“再论艰苦创业与勤政廉政建设”一文,目的就在于要深刻认识我们党艰苦奋斗的本色,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严峻,以及严肃法纪对于勤政廉政建设的意义。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6.
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艰巨性溯源与评析宋才发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划出一个“第一阶段”,列宁将它称为“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以当时生产力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为基础,推论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具有高度发达的社...  相似文献   
67.
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稳定与可持续进行的客观要求和基本保证。我国立法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律供给严重不足,以及在立法理念和立法价值取向上存在的偏差,不利于广大农村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权益的保护,阻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必须加强国家宏观层面上的立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创造条件,构建崭新的、完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8.
发展私营经济是所有制结构理论的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理论的重大突破。从经济体制方面考察,建国以来我们最大的认识误区,表现在对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上。似是而非的所有制认识,导致了从本质上脱离国情,全方位地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至今仍直接或间接地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产生负面影响。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认识的误区突出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脱离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以所有制的性质、程度论优劣;二是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对立集中到所有制的对立上,僵化地看待公有制的实…  相似文献   
69.
论西部大开发与依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才发 《长江论坛》2001,(3):29-30,32
  相似文献   
70.
新中国5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过去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横下心来,死死扭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放,万众一心,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提供切实保障。历史已经证明,任何脱离发展社会生产力、离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去谈论社会主义的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