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12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104篇
法律   85篇
中国共产党   86篇
中国政治   112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从民事审判权谈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剑锋 《法学家》2000,(6):77-82
民事审判权,是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通过审理对案件作出裁判的权力.②它是国家司法权的组成部分,属于国家基本权力之一部.从形式上讲,它源于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管理国民和治理社会的一种权力.而在现代民主国家,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权力来自于民众,即任何国家权力,都来源于国民的权利.国家权力设定的目的,在于服务于国民权利,权力是保障权利实现的手段,③作为国家基本权力之一部的民事审判权当然也不例外.因此,从本质上讲,民事审判权是服务于当事人诉权的一种权力,是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得以实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2.
春秋、战国是一个关乎中国历史发展大势的大变革的时代 ,其政治、文化的发展与互动 ,使专制主义获得了从政治实践到思想文化领域的全面胜利。在政治实践上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结果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在思想文化上 ,争鸣中的诸子百家的论说 ,从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的维度充分论证了君主专制的正当性。争鸣中的各家各派都妄自尊大 ,都把自家学说推向至尊 ,都主张独尊己见 ,禁绝他说。这样 ,百家争论的焦点就集中于如何强化、完善君主专制之治 ,其结果只能是推进君主专制的发展和完备。在历史影响上 ,百家争鸣的结局是 ,中华帝国时代“两千年之政皆秦政也”,秦王朝所确立的专制政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内核。  相似文献   
103.
章剑锋 《南风窗》2010,(3):21-23
<正>民间组织立法现在看不是时机成不成熟的问题,而是前期基础性研究和准备工作进行得是否已经到位。民间组织日益活跃和多元,在今日社会各领域中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4.
后危机时代,江西经济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关键要适时转型,实现由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发展转变、由强攻工业向工业、农业、服务业协调发展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单纯的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05.
论韩愈碑志文的古文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是碑志文创作大家,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中坚,其碑志作品大都是在古文运动的背景下创作的,内容上弘扬道统,坚持民本与仁政思想,反对佛老,行文气势充沛,内容丰富,写法上叙议结合,注重细节描写,发不平之鸣,语言清新自然,体现出明显的古文体性。  相似文献   
106.
试论小额诉讼制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首先对小额诉讼程序建立的程序法基础进行了考察,并通过对相关国家及地区立法的介绍,分析了设立小额诉讼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还检讨了我国目前简易程序的立法及司法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建立小额诉讼制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讨论小额诉讼制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一项具体程序制度的构建,还在于民事诉讼程序改革中必须要考虑的公正与效益相协调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7.
第四章司法鉴定制度 第一节司法鉴定制度的概念与分析 司法鉴定制度从狭义上讲,仅指进行鉴定的程序制度;从广义上讲还应包括,作为诉讼证明制度一部分,对司法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和运用的制度.前者是对鉴定活动而言的规则,后者是对证明而言的规则.这些规则的首要目的就是保证鉴定结论的客观真实性. 司法鉴定的专门性、司法鉴定结论失真的隐蔽性不仅使鉴定本身只能由专门的鉴定人员来完成,而且在运用司法鉴定结论的诉讼证明活动中对鉴定结论的审查也只能由具有相关学科专门知识的人员来完成.因此,司法鉴定制度不仅要对鉴定活动进行规范,而且要以运用鉴定结论的证明活动进行规范.本文所称司法鉴定制度为广义的概念. 目前对司法鉴定制度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司法鉴定体制、鉴定人、鉴定的程序制度和鉴定标准化方面.应当说这已经奠定了司法鉴定的基本理论框架,但从总体上讲,还不够深入,值得进一步探讨. 第二节外国司法鉴定制度分析 与法系的划分相似,由于社会、历史背景不同,各国的司法鉴定制度大体上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德国、日本、前苏联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司法鉴定制度,即大陆法系的司法鉴定制度;二是英国、美国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司法鉴定制度,即英美法系的司法鉴定制度.两大法系之间的司法鉴定制度差别甚大,而法系内部各国的司法鉴定制度也有许多不同.限于篇幅,这里不再细分而一并讨论.  相似文献   
108.
109.
在对我国各级法院有关专家法律意见书的1418件裁判文书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域外制度最新理论观点的比较法研究,基于民法"委托—代理"理论,可将专家法律意见书定性为广义的当事人陈述。专家法律意见书的裁量采纳机制,本质上是人民法院对于专家法律意见书作为广义当事人陈述这一证据类型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进行裁量判断并予以认证的过程。构建专家法律意见书裁量采纳机制,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对于我国逐步由参与到主导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程序规则同样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0.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颁布,在新中国仲裁法律制度的建设道路上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它意味着: 第一,中国没有统一的一部仲裁法的时代已经结束。在仲裁法颁布之前,不仅在解放前,中国没有一部统一的仲裁法典,就是在解放后四十多年里,我国也一直未制定和颁布过统一的仲裁法典。仲裁法律制度建设的成果,只是表现为若干个仲裁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中的有关仲裁适用的条文。立法形式上的不统一,使得我国仲裁法律制度内容在不同的法规或条例中出现了一些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导致了某些相同或相似纠纷的仲裁,在适用不同的法规或条例时结果不完全一致的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颁布,使得我国有了一部统一的仲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