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48篇
中国共产党   110篇
中国政治   144篇
政治理论   40篇
综合类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73.
左亚文 《探索》2006,3(2):163-167
“世界是物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赖以建立的物质经验基础,但它本身并不就是哲学命题。哲学的思维是建基于经验基础之上但又超越于感性经验的辩证思维,即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反思。现今的哲学教科书对于世界物质性的论证还停留在自然科学的实证水平上,并且将“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割裂,有违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必须对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4.
加强犯罪档案的管理利用对公安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公安机关这方面的工作受到不少问题的困扰,其中有思想认识的困扰,有人财物力的困扰,有管理上的困扰,有开发利用方面的困扰。面对这些困扰,公安机关犯罪档案管理的出路在于建立犯罪档案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75.
论社会稳定诸要素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稳定系统是政治局势稳定、经济形势稳定、思想情绪稳定和社会秩序安定等诸多要素的有机整合,其中政治稳定是核心,经济稳定是基础,而思想情绪稳定和社会秩序安定则是社会稳定的内在的外显的标志。对于正在进行社会变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来说,社会稳定的诸要素不仅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彼此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关系,使社会稳定呈现出非线性的辩证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6.
多少年来,在我国法学理论界尤其是司法界有一种把民愤的有无和大小作为量刑的重要依据之一的主张(以下简称“民愤论”),这在刑法理论上和刑事立法上有没有依据?在司法实践中利弊如何?本文想就这些问题提出我们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7.
法律实践性问题的提出现实世界是基于社会主体的实践活动而构筑的,离开主体的实践活动,就没有社会生活的一切关系、一切社会制度和社会体制。什么是社会?社会无非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现实的社会就是主体实践的外化、人的实践能力的表征。马恩经典作家关于劳动是历史的真正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一切上层建筑都必须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思想,都是在最基本的方面强调了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生活的实践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突出强调的思想,也…  相似文献   
78.
王重旭先生的《历史,不要给人太多的选择》一文(载《同舟共进》2005年第12期)。以张灵甫和浩亮两个关系不大的人物为例,感叹历史人物在动荡年代的沉浮及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无奈。读过之后,觉得文章存在两个问题,特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79.
<正>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全面、深入的发展,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日益发展和完善。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大作用。本文侧重从这方面提出一点浅见。一、问题的提出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理论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道德和法律有着特殊的、密切的联系。统治阶级的道德和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都是维护自己阶级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武器,同时,它们二者之间又是互相依存、配合、渗透、补充的。在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总是一方面利用道德舆论来为他们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0.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积极倡导并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国民党顽固派坚持片面抗战和反共立场,把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和力主抗日的民主进步人士、青年学生视为眼中钉,肆意镇压。现就国民党顽固派在江西制造的一系列反共反人民的暴行概述如下: 一、诋毁、偷袭抗日游击队 “芦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于1937年10月达成一致抗日的协议,宣布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组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国民党军停止大规模“清剿”游击区。但国民党江西当局的顽固分子仍然坚持反共立场,念念不忘消灭红军游击队。他们借红军游击队整编之际,恶意散布“共匪要求投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