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9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深入理解新自由主义,本文摘译了与新自由主义相关的关于自由主义的一组词条,这些词条均选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网站。  相似文献   
12.
“北京共识“是在“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国际理论氛围中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所作的评价中较为公正和客观的系统理论.“北京共识“的提出,反映了中国软实力的提高.我们主张用“中国模式“而非“北京共识“来概括中国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中国模式“尽管存在诸多隐忧,但将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近几年来,新自由主义频频见诸各种报刊媒体,成为人们关注和深入探讨的一个世界性话题.为此,本刊记者特采访了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李其庆研究员,就为什么要深入研究新自由主义、怎样深入研究新自由主义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迫切性和现实性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进行集体学习.您和中央党校卢先福教授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先后进行了讲解,并谈了自己的研究体会.2004年9月16-19日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议题,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表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现阶段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那么,中央为什么在这个时期提出要认真研究和总结执政能力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呢?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何时?其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赢得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究竟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重塑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形象、理论形象和创新形象,增强它的文化亲和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以及同其他意识形态的竞争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楠森先生.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2004年5月7日,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在伦敦《金融时报》上提出了"北京共识".5月11日,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全文发表了他撰写的题为《北京共识》的报告."北京共识"的提出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那么,"北京共识"讨论的背景是什么?其实质和意义是什么?中国学者对"北京共识"持有一种什么样的立场?对于其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此,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俞可平教授.  相似文献   
17.
近期有关“中国模式”研究观点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受到了海内外舆论界和学术界的格外关注。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界围绕"中国模式"的历史背景、主要内涵以及发展趋势和未来影响等话题进一步发表意见。现将有关观点整理如下。(一)关于"中国模式"近年来特别受到关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如何理解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是一种发展模式。发展模式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及社会发展战略相适应.能反映特定的社会结构和发展目标的范畴。其实质是指推动经济增长、政治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一个发展模式的构成要素应包括发展目标、发展手段、发展途径和发展次序等。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2005年3月14日,在中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令国际社会瞩目的<反分裂国家法>以2896张赞成票和没有反对票的投票结果高票通过,并随即由胡锦涛主席签署国家主席令予以颁布实施.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始其大陆八天七夜的“和平之旅“;5月5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也开启其八天九夜大陆之行.连宋的大陆之行,谱写了两岸关系历史的新篇章.那么,台湾问题的由来是什么?台湾问题为何迟迟得不到解决?为什么“一国两制“的香港、澳门模式在台湾问题上很难施行?<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何作用?连宋的大陆之行是否有助于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台港澳与世界事务研究所所长、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李义虎教授.……  相似文献   
20.
罗莎·卢森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国际罗莎·卢森堡协会、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主办 ,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协办的罗莎·卢森堡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4年 1 1月 2 1— 2 2日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举行。来自德国、日本、美国、法国、瑞士、俄罗斯、印度、挪威和奥地利等 9个国家的32位外国学者 ,以及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杭州师范学院、温州师范学院、中国妇女报社等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新闻单位的 40多位国内学者参加了会议。罗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