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9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编者按]自乔治·W.布什当选美国总统以来,新保守主义日益成为美国政治思潮的主流,对美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第二届布什政府的成立,更进一步说明了新保守主义已成为美国的主流政治文化.那么,何谓新保守主义?它承袭了保守主义的哪些东西?列奥·施特劳斯对新保守主义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起了何种作用?新保守主义的发展前景如何?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英国伦敦大学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强教授.……  相似文献   
22.
新保守主义是保守派的运动,起源于曾对美国鹰派外交政策的形成发挥重要影响的老左派.   老左派出身   新保守主义的思想奠基人如丹尼尔·贝尔、内森·格兰若、欧文·豪和最出名的欧文·克里斯托都是纽约城市大学的校友.这所大学由于高水平的入学选拔标准和免费教育,那时被称为“无产阶级的哈佛大学“.   ……  相似文献   
23.
2008年11月7—9日,北京论坛国际关系分论坛的研讨会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地共40多位的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世界政治发展、全球化、资本主义发展、后冷战时代的民主及中国的对外战略与对外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24.
2003年11月26-30日,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年会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在温州隆重举行.会议由与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中央编译局主办、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和浙江省科社学会共同主办,并得到温州市人民政府以及正泰集团、红蜻蜓集团和大虎集团等温州著名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5.
自20世纪20年代始,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步走向崩溃。其原因首先是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其次是当时中国国内天灾人祸,如连年的水旱灾害、兵祸匪患、苛捐杂税,1930年的中原大战等等。在国内外双重危机的打击下,我国农村日益凋敝。在当时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在中国的知识界掀起了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争论,而农村建设又成为当时争论的中心议题,究竟应该是“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成为当时人们争论的焦点。在这一争论的过程中,不少著名的学者都先后卷入其中,如章士钊、梁漱溟、陈序经、马寅初、千家驹、潘光旦、刘绪贻和费孝通等。众多学者对…  相似文献   
26.
庄俊举 《党史博采》2005,(1):145-147
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国际罗莎·卢森堡协会、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协办的罗莎·卢森堡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1月21-22日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举行.来自德国、日本、美国、法国、瑞士、俄罗斯、印度、挪威和奥地利等9个国家的32位外国学者,以及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杭州师范学院、温州师范学院、中国妇女报社等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新闻单位的40多位国内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7.
“中国模式”研究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俊举  张西立 《求知》2009,(12):45-46
近年来,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受到了海内外舆论界和学术界的格外关注。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学术界围绕“中国模式”的历史背景、其主要内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影响等话题进一步发表意见。现将有关观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8.
新保守主义是保守派的运动,起源于曾对美国鹰派外交政策的形成发挥重要影响的老左派。老左派出身新保守主义的思想奠基人如丹尼尔·贝尔、内森·格兰若、欧文·豪和最出名的欧文·克里斯托都是纽约城市大学的校友。这所大学由于高水平的入学选拔标准和免费教育,那时被称为“无产阶级的哈佛大学”。他们产生于老左派(大部分是托洛茨基分子),并且在20世纪30年代纽约知识分子的派别的争论中保持了这一传统。这一群学生大多是来自东欧的犹太移民的子女,有时濒临贫困边缘,大萧条则使他们变得激进起来,他们受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革命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29.
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北京共识"是在"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国际理论氛围中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所作的评价中较为公正和客观的系统理论."北京共识"的提出,反映了中国软实力的提高.我们主张用"中国模式"而非"北京共识"来概括中国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中国模式"尽管存在诸多隐忧,但将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0.
苏东剧变后,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遭受极大的挫折。许多西方学者据此宣告,社会主义已经死亡,资本主义取得了最终胜利。右翼学者在高奏资本主义凯歌的同时,着力于从理论上论证为什么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的"自然状态"和"终极状态"。左翼学者则以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为契机,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特点和新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彻底的反思,通过对现实社会主义的检讨、对新的时代特征和科技发展的分析,对不少约定俗成的观念和范式提出了挑战,在诸多西方左翼学者中,阿里夫.德里克教授是比较突出的一位。最近,本刊特约记者庄俊举就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后殖民问题、后革命、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球化问题,特别就全球化境遇下社会主义的前途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专访了美国俄勒冈大学"耐特社会科学讲座教授"、批判性理论和跨国研究中心主任阿里夫.德里克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