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997年《刑法》第18条是关于精神病人刑事责任的规定,与1979年《刑法》第15条相比,修订补充的内容有三点:一是增加了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的条件,即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必须“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才不负刑事责任。二是规定了对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者,“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三是承认了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这一等级,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  相似文献   
12.
刑事案例教学契合了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使学生更易掌握刑事法学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法律运用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高水平法律职业者的培养,还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本文指出合理筛选与设计刑事案例是增强案例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刑事案例教学是对传统课堂讲授法的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张爱艳 《证据科学》2003,10(4):210-214
本文从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注意能力以及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冲突三个角度论述了医疗事故罪的主观方面.对医务人员诊疗中注意义务及其程度的制定标准应当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在认定医务人员的注意能力时,应采用客观说;并建议在医疗事故罪的主观定性方面,应以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违背行为人的本意作为区分故意与过失的界限.  相似文献   
14.
“精神病”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精神医学中,"精神病"与"精神疾病"及"精神障碍"的含义是不同的。从精神障碍的特点以及刑事责任能力的主要内容来看,刑法中的"精神病"应作广义理解。为避免不必要的争议,用"精神障碍"取代刑法中的"精神病"更为合理。无论依据国际标准还是国内标准,人格障碍都属于医学上的精神疾病,可以成为判断刑事责任能力的医学要件,但是这并不必然导致无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结果。"有病无罪论"实际上混淆了精神疾病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爱艳 《山东审判》2004,20(3):81-83
非法证据是指不符合法定来源和形式或者违反诉 讼程序取得的证据资料。具体包括四种类型:一是取 证程序不合法的非法证据。这是一般意义上人们所理 解的非法证据。二是收集或提供主体不合法的非法证 据。如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第2款规定:"生理上、 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 的人,不能做证人。"若由上述主体作证人提供证据,将  相似文献   
16.
张爱艳 《工会论坛》2005,11(5):16-17
尊重人权和保护人权现已成为国际法和世界各国国内法的一个根本准则,成为现代法制社会的一个根本目标,其中对劳动者的人权保障则是通过劳动法律的立法及实施来实现的。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人权保障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但是在贯彻执行劳动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研究和解决,建议立法部门适时修改劳动法。  相似文献   
17.
一、“无被害人犯罪”说产生的背景1965年,美国学者埃德温·舒尔首次提出了“无被害人犯罪”(V ictim less crim e)这一概念,他指出:“不论人们是否有强烈的需要,主要成年人之间据其自由意志积极交换的行为,是为了不为社会承认并被法律所禁止买卖的物品或服务,即可构成无被害人犯罪”[1](P49)。这些犯罪由于没有被害人,舒尔主张应该非犯罪化。事实上在他提出无被害人犯罪概念之前,1957年英国的吴尔芬登报告和1962年美国模范刑法草案将同性恋、卖淫及通奸非犯罪化的主张已经引起了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议,而舒尔这一观点的提出在西方国家引…  相似文献   
18.
张爱艳 《河北法学》2001,19(5):147-148
认为我国刑法对醉酒人犯罪刑事责任的规定存在一些缺陷,容易引起理解上的歧义,醉酒人负刑事责任的依据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要件,醉酒状态下的刑事责任能力可以用"原因中的自由行为"来论证,并针对现行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脑死亡立法之探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死亡判断标准——脑死亡标准已经对传统的死亡标准即心肺功能完全丧失提出了挑战。脑死亡立法尽管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但其法律意义重大。我们应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脑死亡的概念、基本原则、法律对死亡标准的态度、具体的诊断标准、执行及管理程序以及医生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20.
对刑事诉讼中证人拒不出庭作证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原因主要是立法不足及社会伦理观念的影响,解决的办法是加强立法,完善证人的权利保障制度及加强法制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