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3篇
中国共产党   45篇
中国政治   46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翔 《社会主义研究》2012,(1):142-145,128
国外政府部门间关系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周期:科学管理时期,新公共管理时期与整体政府时期,形成了分工—协调论、结构—功能论、无缝隙政府与伙伴关系论、整体政府论等较为成熟的理论主张。其分析视角主要包括政府效率的视角、公共选择的视角、民主政治的视角。但是,从理论层面上看,国外的政府部门间关系研究由于缺乏从通则式的解释模式分析政府部门间关系的调整,因此,难以有效解释中国的政府部门间关系,从而不能拓宽理论研究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2.
张翔 《求是》2012,(1):47-4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关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的。我们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深入学习,注重联系实际,真正表达大众的利益诉求,适应大众的思维特点,实现全方位覆盖,最终化为大众的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表达大众  相似文献   
33.
张翔 《奋斗》2018,(13)
正砥砺前行一甲子,春华秋实六十年。岁月悠悠,流年更迭。转瞬间,中共黑龙江省委机关刊《奋斗》杂志,已经走过了六十个春秋。六十年来,《奋斗》杂志紧扣时代节拍,怀着改革的激情与理性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坚守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和与地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工作方针,坚持理论宣传导向,把文字对准改革发展,以志为铭、以笔为犁,引导和激励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黑龙江振兴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广大读者奉献了一道道丰富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3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尤其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内涵实质、实现道路、依靠力量、宏伟目标、历史意义的系统阐释,以全新的视角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规律的认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境界,为推  相似文献   
35.
论物权变动的理性基础及其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翔 《法律科学》2002,(2):31-42
物之支配的本质 ,是人的外在化意志对物的支配。但以法律事实为实证 ,以物之行为支配为公示的物权 ,其外在化意志对物的支配却发生断裂。为此 ,限制物上意志对峙中既存意志的排斥力 ,成为物权变动理性判断的必然选择。意思主义和折衷主义均以蕴涵双重理性意义的合意为基础 ,而形式主义则以独立的物权合意作为物权变动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36.
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翔 《法学研究》2005,(3):21-36
在德国的宪法理论中,基本权利被认为具有“主观权利”与“客观法”的双重性质。除了作为个人权利的性质外,基本权利被认为是德国基本法所确立的“客观价值秩序”,是对国家权力产生直接约束力的法律。这一理论构成了对基本权利的宪法解释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德国建构了一套严密的基本权利保障体系。这一理论对中国宪法的基本权利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7.
张翔 《法律科学》2012,(6):99-109
自罗马法以降,海洋即具有"公物"属性。国家领海主权与国家海域所有权的出现,亦未改变海洋的"公物"属性。由这一属性所决定,海域用益物权的法理基础,不可能建立在国家海域所有权的"权能转移"基础之上,而只能建立在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公共利益基础之上。由此出发,海域用益物权制度的构建,应通过严格法定主义原则,来适应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范围的法治要求;在海域用益物权合同的订立中,国家不享有承诺自由,并且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应受到第三人利益的限制;将海洋渔业养殖许可与海域用益物权相割裂,将前者视为一种资质许可的观点,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38.
对包括“连坐”在内的各类犯罪附随后果的合宪性审查,应首先从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出发,厘清各类后果分别干预了哪些基本权利。职业自由(含公职)可以从我国《宪法》第42条等条款中导出。我国宪法设定的“人类形象”包含了个体价值和共同体价值两个层面。以人格独立、意志自由为基础设定的罪责自负原则,能够得到《宪法》第33条等的证成。基于亲属等身份因素,让犯罪人以外的其他人承担刑法、民法、行政法上的不利后果违反宪法。扩大化的一般预防无法构成犯罪附随后果的目的正当性基础。犯罪后果的设定,应当与特殊预防之间具有实质关联,应甄别过失与故意、自然犯与法定犯,并区分轻罪与重罪、设定禁业年限,以使附随后果符合比例原则的要求。前科消灭等“再社会化”措施,是我国宪法“社会主义原则”的规范要求。基于法律保留原则,可通过“联合审查”“集中清理”等方式,对各类犯罪附随后果作出合宪性调整。  相似文献   
39.
祛魅与自足:政治理论对宪法解释的影响及其限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宪法学究其根本是为了适用宪法而对宪法文本进行解释的宪法释义学。但是,由于宪法文本的不确定性,在宪法解释中纳入政治的考量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同样的宪法条款,在不同的政治理论引导下,会得出完全不同的解释结果。考察政治理论对宪法解释的影响是一种社会科学对法学的逻辑自足的祛魅,是有价值的。但是,随意选择作为宪法解释“背景规范”的政治理论,会导致解释的恣意,损害法的安定性价值。所以,必须根植于本国的制宪历史、规范环境和宪法文本去容纳政治理论论证这种“外部论证”,消解其对宪法解释确定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从城市化、国内消费以及服务业的发展壮大等方面分析了户籍制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并在本文结尾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