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21.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东方大国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且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第二代领导集体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把改革引向政治领域,开辟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2.
用制度建设保证决策的民主化,达到决策科学化的目的,这是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实践中证明十分有效的方式,也是建设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推进民主决策制度建设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参照世界发达国家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方面的有益经验,探讨中国民主决策制度建设的多种形式和丰富内容。 一、充分发挥政治制度优势。推进民主决策制度建设进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充分发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独特优势,完善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制度。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制度是集中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的重要渠道。人大代表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面,与基层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必然的、天然的联系,对基层人民群众的思想状况把握得最准,对民情信息了解得最透彻,最能真实地反映基层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人大代表通过议案和建议这个渠道,把他们联系群众所掌握的民情民意,通过他们的聪明才智汇集起来,反映到政府决策机关,对领导者科学决策可以起到有效的智囊和参谋作用,从而使政府决策更加顺应民心,合乎民意,并在实践中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当前,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平衡已经和正在被彻底打破,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参政意识普遍增强,这些因素造成社会思想的空前活跃,人民对改革投以极大关注,各种意见和要求亟待表达疏导。在这种历史  相似文献   
23.
张萃萍 《理论月刊》2010,(4):133-13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把反腐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任务,特别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的今天,反腐建设能否取得成效,关系到党的兴衰成败和国家的发展前途。而要扎实推进反腐建设,达到改善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遏制腐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首先必须确立反腐建设的基本理念。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根据中国目前的反腐实际情况,在反腐建设中应树立制度创新、全过程监督、依法反腐、成本控制、公众参与的理念,这是反腐建设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4.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三大理念,这是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思想支撑.在这三大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将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5.
全面准确地理解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致富思源 ,富而思进”(“双思”)思想的深刻内涵 ,对于新时期广大干部群众凝聚力量 ,再创辉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理解“双思”的深刻意蕴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思”的重要性。一个成熟的人一定是善于“思”的人 ,一个成熟的民族也一定是善于“思”的民族。“思”什么?一是“思”过去 ,总结经验教训 ,以更好地准备再战 ,实现自我飞跃 ;二是“思”未来 ,认清方向 ,制定新的目标 ,更上一层楼。如果不善于“思”过去 ,那就无法保证把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经验和道路坚持下去 ,甚至还会犯过去曾经犯过的错…  相似文献   
26.
领导者成长规律,是一个实践性、针对性很强的课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西方在领导者成长过程中比较注重以下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7.
以德治国方略的实践方式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突出德治的特殊性和刚性要求,把德治与人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与人的存在价值和发展联系起来,以充分有效地调动道德资源,逐步实现以德治国的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2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在于用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使这个体系的科学内容为广大群众普遍接受、真正认同、自觉践行。就像列宁所说的那样,通过百折不回的努力,让崭新的思想和正确的观念“渗透到群众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化为一种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29.
敬业精神:社会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萃萍 《桂海论丛》2002,18(4):83-85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表明 ,一种符合时代需要和本国国情的敬业精神 ,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我国现在正处于改革攻坚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尤其需要一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反映时代特征、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敬业精神。因此 ,从国家成败、民族兴衰的大局出发来认识敬业精神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进而加强敬业精神问题的研究 ,这对于我们赢得下个世纪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0.
伴随着一些公共事故的出现,官员问责制日益走进公众的视野。官员问责对于整肃吏治、加快实现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的分析了这一制度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