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97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9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快乐大叔 《党课》2009,(6):96-98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这首耳熟能详的西北民歌,是我国著名民歌大师王洛宾先生在青海草原上创作的。据说,在王洛宾创作这首民歌之前,他在青海广袤的金银滩草原上曾邂逅一位美丽的好姑娘,他们之间曾经共同谱写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快乐大叔这里要讲的同样是一个发生在青海的故事,主人公同样是一位好姑娘,只不过,  相似文献   
62.
快乐大叔 《党课》2009,(9):95-97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里面的“老大”,有句形容一个人有权有势的老话,叫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一人之下”的“一人”最初指的就是皇帝。皇帝是真正的万人之上,所谓的“九五之尊”。皇帝说一不二,皇帝还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即便错了,也就错了,难道有人还要跟皇帝较真吗?不过,皇帝也有没辙的时候,咱先不说历史上那些被“垂帘听政”或者被“架空”了的“名义上的”皇帝,即便是牢固掌握权力的皇帝,也有他把握不了的东西,也有被“潜规则”的时候,不信,咱就来看看。  相似文献   
63.
快乐大叔 《党课》2007,(5):96-97
快乐大叔当年在工厂的时候,厂里有一个智商不是很高的辅助工,说他智商不是很高,是因为按工友们的说法他既不“精”也不“灵”.属于脑筋不太活络或者说是脑子里少根“弦儿”的那种人。不过,他也谈不上傻,就是干什么事情都有点儿稀里糊涂的,总不太到位:  相似文献   
64.
快乐大叔 《党课》2013,(3):91-92
如果要拍一部片子来纪念刚刚过去的2012年那些“与房子有关的日子”,那郑州“房妹”事件应算是一部悬疑剧。因为,比起之前被媒体曝光的“房叔”“房婶”等一个个令人咂舌的事件,在2012年年末,郑州90后“房妹”翟家慧携29套房产和全家两个户口之势来袭,无论从牵涉面广泛程度,还是从不断挖掘出来的“猛料”来看,都充满了悬疑色彩。  相似文献   
65.
快乐大叔 《党课》2011,(9):96-97
说话是一种艺术,这大家都承认。说话简单明了的人,无疑在交往中受到欢迎;而说话总让人听不懂的,不仅会成为其人际交往中的障碍,而且会影响到他的事业和发展。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人说话去Ⅲ以乎就想追求让别人听不懂的“境界”,如果别人听懂了,他反倒觉得是一种“失败”。  相似文献   
66.
说话的学问     
快乐大叔 《党课》2013,(5):97-98
读一本有关说话的书,发现里面所举实例不是萧伯纳的就是丘吉尔的,便不解,难道英国人说话比咱中国人还“牛”?论起说话这门学问,战国时的苏秦、张仪都是说死人不偿命的角色,两千年来粉丝无数。能说会道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一个人能否安身立命乃至成为名士的要件。  相似文献   
67.
快乐大叔 《党课》2012,(11):95-97
看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里面有记者爆料:作为毒皎囊原料的主要产地之一,河北阜城县的家长一直以来都不让自家孩子买果冻等一些小食品吃,因为当地生产的工业明胶许多就流向了这些生产小食品的工厂。河北阜城县八年前就曾因违法销售有毒原料被媒体曝光。如今在衡水市的网站上,竟然能够找到八年前的报道:  相似文献   
68.
快乐大叔 《党课》2013,(21):98-100
快乐大叔喜欢的中国古代文人中,李煜是很特殊的一位,这特殊自然是缘于他的身世。身为帝王,自古以来喜欢舞文弄墨的不在少数,像清代的那个爱新觉罗·弘历,据说写过几万首诗,却没有一首能让人耳熟能详,与李煜的成就比起来更是有着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69.
快乐大叔 《党课》2013,(3):95-97
近来有个跟搞对象有关的热词在网上曝光率颇高,叫“灭灯之灾”。虽戏仿自“灭顶之灾”,却多了些调侃,更形象且更具针对性。放眼当下荧屏上各类婚恋节目,女生给上场征婚的男嘉宾灭灯,啪啪啪地,刺激的是观众耳膜,疼的是男嘉宾的心。有人采访一位上台还没讲两句话就被女生们“全灭”的男嘉宾心情如何,  相似文献   
70.
晒点与卖点     
快乐大叔 《党课》2014,(5):96-98
在手机上玩儿微信的人常喜欢私下里翻看“朋友圈”。那上面晒大餐、晒旅游、晒恩爱、晒孩子、晒爱车的不一而足。快乐大叔认识的一个人喜欢在“朋友圈”里晒自己的书法作品,今天临了王羲之,明天仿了高二适。手机屏幕原本就不大,加之快乐大叔对书法亦无研习雅好,闭嘴原是最佳选择,却不料朋友的“晒点”(书法作品)下面早已是“赞”声鼎沸,既是“朋友圈”中好友,倘不去锦上添花地点了个“赞”,恐怕说不过去,于是又是点赞,又是追加竖大拇指图标的,就这还怕人家瞧不见,特意加大了字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