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讲仁爱     
“仁爱”,是我国儒家思想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价值理念、道德精神和行为规范,也是我国古代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理念、道德精神和行为规范,是中华传统美德的象征。西方讲“博爱”,中国讲“仁爱”。  相似文献   
5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虽然从未使用过“政治文明”这一概念,但新中国的建立,面临着全新的政治建设任务,必然内含着丰富的政治文明探索。改革开放以后,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近30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仅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3.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模式与精神文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戴木才本文拟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模式理论,就精神文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发表一些见解,旨在抛砖引玉,以推进我国理论界对精神文明学的深入研究,促进其理论体系的完善。一精神文明学,是一门研究人和社会的意识...  相似文献   
54.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是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文化观念综合作用、长期积淀、不断塑造的结果。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特定形态,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现实基础和时代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更有其特定的方式。只有完善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方式,才能真正做到既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又培育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5.
戴木才 《岭南学刊》2004,3(2):15-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之一。这是对人类社会文明规律的新认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理论的新发展、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新追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56.
司法正义不仅是司法从业者的职业道德问题 ,更是一个制度问题。司法的道德合理性基础是矫正正义 ,由此我们可以确立司法正当性的三个标准 ,即对等性标准、人道标准和功利标准。司法的制度性道德体现为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 ,尤以程序正义最为关键 ,其内容包括人道、公正和自主三个基本原则。司法正义的实现要有外在制度和内在道德的支持 ,因此司法独立、法官和律师的德性以及律师制度等 ,都构成了司法正义实现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7.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提供了实践场域,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提供了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其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系统揭示在成功开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及其形成的科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我国已初步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如何体现世界现代化普遍特征、如何超越西方式现代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其原创性贡献和重大意义等重大问题,从而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理论提供理论支撑。建立和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8.
论艰苦奋斗与现代化建设王树林,赖仁光,戴木才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大寨精神、焦裕禄精神,都蕴含着艰苦奋斗的丰富内容。过去,我们依靠它,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59.
戴木才 《党建》2023,(4):28-3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并明确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深刻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实践证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既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