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90篇
中国共产党   141篇
中国政治   143篇
政治理论   64篇
综合类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41.
随着数字社会的到来,数字技术所建构的物物互联、虚拟仿真以及虚实共生的新业态和新形式,逐渐成为公民满足基本权利与追求全面发展的表达式,甚至作为捍卫权利不可或缺的方式和途径。这使得原本深嵌于既有人权保护的结构与过程被数字技术脱嵌出来,带来“数字人权例外”。不过,社会群体竞争作为“一般规则”的选择机制,加速数字人权保护纳入数字社会的统筹建构之中,有效改变数字人权保护的滞后状态。数字社会中人权保护的理性制度建构,能有效促进数字人权保护的关系再嵌和实践联结,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数字人权保护的规范精进,最终有助于为数字社会的演化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