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8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第二章 九 清晨。王任重卧室,电话铃响。 王任重接电话:“喂!” 电话里声音:“任重同志吗?” 王任重:“哦,尚昆同志,你早!” 电话里声音:“任重同志啊,主席坐飞机6点钟从长沙起飞,7点20分到达武汉南湖机场。到后就上船听长江大桥工程局的汇报,下午下长江游泳。你安排一下。”  相似文献   
12.
董必武同志是我党德高望重的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回故乡指导、视察工作。对湖北的林业发展,一往情深。他多次不顾年事已高、政务繁忙,拨冗视察,精心指导。值此植树节到来之际,我们特刊发此文,寄托我们的怀念。  相似文献   
13.
第三集 韵盖楚骚 (屈原塑像。行吟阁) 2300年前,楚国的三闾大夫、因为爱国而遭到放逐 的伟大诗人屈原来到东湖之滨,"行吟泽畔",写下了光 耀日月的不朽诗篇。 (叶剑英。叶剑英《吟屈原》诗手迹) 1979年4月,元帅诗人叶剑英来到东湖宾馆,写下 了这首颂扬屈原的七绝:"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息 有婵娟。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在纪念党的85岁生日的时候,从党的重大战略决策布局与湖北关系的角度,回顾党在湖北85年的光辉历程,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湖北在党的历史上的地位,总结湖北党组织的历史经验,更快更好地推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1921年算起,中国共产党已在湖北这块土地上奋斗了整整80年,这是党领导湖北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致力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80年,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特别是湖北实际相结合的80年,是为中华民族和人类历史作出重大贡献的80年.如果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来观照这80年,人们会看到一幅极其博大壮观的历史画面.在历时的层面,这段历史是整个湖北历史上一座前所未有的高峰,凸现的是一种壮伟.在共时的层面,这段历史参与的人数之多、活动的规模之大,均为全国少有,展现的是一种壮阔.在精神的层面,这段历史所洋溢的前仆后继的浴血悲歌、万死千伤的百折不挠、开拓创新的英勇顽强,表现的是一种壮烈.正是这三个层面的交相辉映,成就了中共湖北历史的崇高与壮美.  相似文献   
16.
历史学的任务是以观念形态的历史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的历史。观念形态的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在历史学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从认识论的角度讲,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只能达到相对真实,不能达到但可以逼近绝对真实。正是这种不断的逼近,使古老的历史学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而这种不断的逼近,又是靠学术的不断创新。丁俊萍的《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研究》),就是这样一部创新的力作。  相似文献   
17.
《谁主沉浮》是毛岸青、邵华主编的大型纪实文学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中的一本。这本书以第一次大革命为背景,以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探索为主线,以准确的史料为素材,多侧面、全方位、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一时期毛泽东的生平和思想。该书运思汪洋恣肆,谋篇大开大阖,行文朴实优美,融史、诗、思于一炉,形成了一种与人物及其时代背景相契合的独特的文体风格。本期刊登的是这本书的序章和尾章。此后,本刊还将陆续选载该书的若干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中部地区农村教育的财政困境及危害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对其成因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做出分析,最后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剧情梗概] 1953年春节刚过,毛泽东来到阔别26年的江城武汉。在游人如织的蛇山顶上,他回首大革命时期在这里的历历往事,不禁心潮澎湃。就在这时,一个小姑娘认出了他,于是发生了一个“下不来的黄鹤楼”的动人故事。此后,他便同武汉市委书记谈起了“三大改造”,同汉口交易街街长谈起了街道工作,同长江规划办公室主任谈起了长江治理、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三年后,他在视察武汉长江大桥工地以后,纵身激流,首次畅游长江,写下了那首豪壮奔放的《水调歌头·游泳》。在那火红的年代,在那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日子里,他一次次来到湖北,在荆楚大地留下了一串串不倦的足印。他乘轮东下,“即从巴峡穿巫峡”,察看了三峡坝址,视察了荆江大堤。他风尘仆仆,奔走在武钢的炉前、大冶的矿山、鄂城农村的棉田、武汉大学的操场……1958年初秋,正当他热情赞扬荆楚大地一派热气腾腾的时候,老朋友李达泼来一瓢冷水,为一句口号同他发生了不愉快的争论。就在这次争论发生两个月后,他再次来到湖北,主持召开了继续纠“左”的武昌会议和八届六中全会。毛泽东爱气势磅礴的长江,也爱风光旖旎的东湖。他在东湖客舍同干部群众畅谈国事家事,同国际友人纵论世界风云。只要他来到这里,梅岭一号那扇绿树掩映的窗户,就亮起彻夜不灭的灯光  相似文献   
20.
(航拍:长江。龟山、蛇山。汉水。东湖,磨山、武昌、 武汉市)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的太子得到一块美丽 无比的宝玉,整天爱不释手,时刻带在身边。这一天,太 子飞到云梦古泽上空,只见长江东下,汉水北来,在这 龟、蛇两山之间紧紧拥抱,景致煞是壮观。于是按下云 头,轻摆龙尾,欲近距离观赏一番。不料这一按一摆,宝 玉跌落下来,太子急追直下,一口衔住宝玉,宝玉顷刻间 化作一片碧波荡漾的湖泊。太子不忍割舍,便化作一座 山岳,与这宝玉化成的湖泊朝夕相伴。这山就是磨山,这 湖就是东湖。后来这东湖之滨崛起一座武昌城,再后来 又发展成一个武汉市,东湖便成了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