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2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21.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2.
格局·潮流·时代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时代的准确把握 ,是理解当今纷繁多变的世界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关键 ,亦是每个国家作出正确战略选择的必要前提。冷战结束之后 ,尤其是“9·1 1”以来 ,国际形势发生了诸多引人思考的重大变化。如何认识这些变化 ,并从理论高度和战略高度对这些变化的实质加以概括和总结 ,进而对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特征有一个清醒认识 ,无疑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并深入探讨的课题。为此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7月 2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就“时代特征问题”举行为时 1天的研讨会 ,来自京津的国际问题知名学者、专家围绕这一重大问题 ,从各自不同的专业角度畅叙己见 ,进行了热烈而理性的讨论。现将之分别加以整理刊登 ,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3.
拜登政府执政八个月,在战略军事领域不断强化和升级对中国的戒备、威胁、围堵和反推。在战略军事阵线之外,拜登政府的对华态势和行为更加凸显竞争和对抗。它在贸易领域持续挑起涉华贸易争端和发动主要针对中国的供应链重组;在高新技术领域全面施行高技术"脱钩"和遏止;在外交领域推进旨在围堵和孤立中国的涉华盟友外交。在中美合作方面,可能的具体合作必然甚为有限,并且与两国间在世界威望、全球治理领导地位、意识形态影响和经济/技术方面的竞争复杂交织。拜登总统将中美之间愈发激烈的竞斗当成更广泛的全球意识形态竞斗,怀着一项自命的使命("拜登主义"),即面对所谓"专制主义的威胁"和21世纪的其他挑战,要证明民主依然管用。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总纲正在浮现:中国是美国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近乎全面的"敌对威胁"和竞争对手,美国的相关目标不仅是对华竞而胜之,而且是对华完胜。中国既要不低估拜登政府的能力和已取得的效果,也要密切注意其客观困难和主观表现的上下波动,因而须对拜登治下的美国的综合实力和多方潜能进行经久的开放性观察。量力而行、量利而行、注重成本、提防风险应当是起码的和迫在眉睫的基本方针,以此为前提才可正确谋划长远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24.
北非中东政局剧变及其主要国际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底起于突尼斯、2011年以来迅速扩散的北非、中东动荡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其发生的根源、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对中国的启示及中国的应对也是目前我国政界、学界集中探讨的热点问题。当前中东变局的深层根源是什么?骨牌效应会扩散到哪里?会不会改变中东政治力量对比甚至重塑中东战略格局?会不会影响全球战略态势?中东变局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与战略影响如何?中国从中东变局的发生根源及其影响中可得到些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于2011年3月10日举办了题为当前北非、中东变局及其影响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5.
人道主义干涉往往成为大国霸权主义的政治工具,所以必须对这类干涉予以符合伦理和法理的严格限制.本文认为,一项人道主义干涉要能够是合理与合法的,就须同时具备至少六项限制性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必须有严格限定的正当理由,必须由联合国作为唯一合法的国际干涉权威来发动、进行或监管,必须仅仅将武力的使用当作不得已的最后手段,而其使用方式和预期后果必须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26.
20 0 1年 9月 1 1日 ,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五角大厦突遭恐怖袭击 ,令各国为之震惊。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 ?身受重创的美国会作何反应 ?其政策及行为方式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局势进一步的发展对整个国际关系又将产生何种深远影响 ?接踵而至的一连串问题 ,不由得我们要去思索和探求。 9月 2 5日 ,本刊便邀集在京知名国际问题学者、专家举行为时 1天的座谈会 ,围绕上述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度分析和研讨 ,现作为《现代国际关系》创刊廿周年的一份献礼呈现给大家。付印之际 ,正值美国向阿富汗塔利班正式开战 ,遂请与会相关代表进行了补充与较正。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27.
时殷弘 《党政论坛》2012,(14):44-45
南海问题早就有,但为什么这两年如此多事?这就要考察一下这两年东亚地区的变化。我这里讲的东亚是广义东亚,主要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印度、巴基斯坦等特定区域,还包括西太平洋。从广义东亚看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28.
今年美国总统竞选中的头号辩论主题是伊拉克战争和反恐战略问题,围绕着这两个问题的激烈争论,以及美国舆论或社会很大程度上由于这两个问题而来的相当持久、异常固定和"严格对半"的分裂,  相似文献   
29.
中国"和平崛起"与此同时"重要战略机遇期"概念密切相关,而从21世纪初期世界基本格局和基本潮流出发分析和设想,中国在其中的基本战略机遇主要有五项.中国和平崛起首先需要在本区域国际关系内的三大"平台",连崭今后一个时期里尤其需要和可行的三方面国家力量构建.在中国争取实现和平化"了的战略坚决阻止台独,并且有意志、体制和力量的切实准备,以便一旦必须就要用武力制止台获独.  相似文献   
30.
2008北京奥运的完美落幕进一步突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标志着中国的国力、国势、国运进入新的上升轨道,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再度成为国际热点话题。中国的发展、崛起将引起国际格局、国际体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变化中的世界,尤其是在中国发展本身就构成国际变局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中国威胁论"及"中国责任论"等此起彼伏的情况下,中国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新任务、需要确立怎样的国家大战略、做出何种新的战略选择?要不要居安思危,继续坚持韬光养晦?对这些问题,不仅精英层在严肃思考,普通民众也极为关切。鉴此,《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2008年8月31日以"‘奥运后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为题举办研讨会,邀请京津两地20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就上述问题展开深入讨论。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