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74篇
中国共产党   109篇
中国政治   172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在道家主要代表人物那里,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是人对自然的顺从,他们主张天道自然,强调天的决定作用,反对人对自然有所作为。他们强调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对人与自然的区别,对于人的自我意识则刻意剔除。因而在庄子那里,"有己"的意识是不和谐的根源,它容易导致人们区分是非、善恶,计较得失、苦乐、祸福,由此引起种种苦闷,它也是造就自身与环境对立的根源。这种取消自我意识与物融为一体的和谐,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真正的和谐应该是差异的多样性的统一。但道家思想资源中的和谐观,自有其深刻之处,它首肯了消极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把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减少到最低限度,为我们拥有一块坚实的土地,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82.
目的探索同卵双生子(monozygotic twins,MZ)间microRNAs(miRNAs)表达谱差异,寻找甄别MZ个体的新指标。方法应用miRNA芯片技术检测两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MZ间miRNAs的表达并对其表达谱进行差异性分析,同时采用实时定量RT-PCR(qRT-PCR)技术对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验证。结果男性MZ对共检出74个差异表达的miRNAs(51个上调,23个下调);女性MZ对共检出220个差异表达的miRNAs(102个上调,118个下调);两对MZ间共有的差异表达miRNAs 32个(上调27个,下调4个,表达不一致的1个)。此外,挑选的4个差异表达的miRNAs经实时qRT-PCR验证,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了MZ个体间存在miRNAs表达差异,有望作为甄别MZ个体的新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83.
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任何一个政党或集团夺取政权和维护统治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就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在实践探索中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主要包括: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定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政治自觉;针对性推进党的建设,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主体力量;因时因地发展理论话语,夯实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思想基础;推进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打造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有力抓手;始终坚持人民价值取向,厚植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群众基础;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确立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制度保障。这些宝贵经验不仅推动了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斗争,而且能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484.
这些年来,国学比较热。在国学中,儒家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从整个中国文化来看,除了儒家之外,道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流派。思想史研究中,便有“儒道互补”之说。从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回应来看,道家思想常常得到特别的关注。比如,哲学家黑格尔、海德格尔都曾对道家和老子显示出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