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5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对妻瞒名时间并非无痕,历史记下了这样的一笔:1932年10月19日,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当天晚上7点,上海火车站紧急戒严,三步有岗,五步设哨,国民党出动上千军警,将陈独秀押上火车解往南京。陈独秀不是有夫人潘兰珍吗?为何单独被捕?原来,10天之前,为着家务上的几件事情,两人吵起了嘴。陈独秀火气上来,指着播兰珍冲口而出:“你,你给我滚!”潘兰珍一听,眼里盈出了泪花二“好哇,居然叫我滚,我滚,看看谁来服侍你这老头子。”说完,她收拾了一下衣服,赌着气回浦东娘家去了。如果不是这…  相似文献   
22.
晓农 《党史博采》2004,(9):22-25
勇往直前范乐春范乐春是在局面复杂、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出任中共永定县委书记的,而且开始只是以县苏主席的名义接任工作。1931年的夏天,永定的肃反运动进入滥抓滥杀、狂乱发展的时期,大批党政干部蒙冤罹难。在这种人人自危的混乱情势下,县委、县苏基本瘫痪。针对这种糟糕的局面,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鼎丞亲自带人来到永定,重组  相似文献   
23.
晓农 《党史文汇》2003,(2):37-39
让记录历史的胶片倒回40多年,回到新中国有着特别印记的1958年———一个热火朝天的“超英(国)赶美(国)”的“大跃进”年代。那一年,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在群众的忘我劳动中一浪高过一浪,而某些干部却在这个高潮中肆意大刮浮夸风。于是,一场悲剧在河南省唐河县发生了———悲剧的主人公毕可旦,原籍山东省荣城县石岛镇。这个念过3年私塾、民兵出身的青年,于1944年在荣城县武装大队加入中国共产党,3年后先后担任了副区长、区长。建国初期在荣城县公安局任局长,后来调任河南省公安厅政治部副主任、一处处长。1957年7…  相似文献   
24.
红星闪亮时值盛夏,赤日炎炎。正在山上垦荒的邓小平这天突然接到通知,要他收拾行装速去瑞金,前往红军总政治部报到.这显然是个喜讯,而邓小平并无那种欣喜若狂的激动。“不以物喜,不以巴悲”嘛!自从同意与金维映离婚后,他的思绪却平静多了。他坚信党最终能够了解他的每一个儿女。他所想到的是只要有机会,就得为党和苏维埃事业多做工作。瑞金沙洲坝红军总政治部,中革军委副主席兼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见到晒得黑里透红的邓小平,兴奋而又动情地握住他的手,问候了几句,然后告诉他,中央决定让他担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邓小平…  相似文献   
25.
自1930年起任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曾山,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与毛泽东交往频繁,关系密切。时值立三“左”倾错误及王明“左”倾路线肆虐党内,曾山在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上,不遗余力地支持毛泽东,使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得以实行,扭转了危局。毛泽东生前不止一次地讲过:“我在中央苏区,很多地方得益于曾山的帮助。”  相似文献   
26.
晓农 《党史纵览》2003,(2):24-27
初识在延安 1938年11月上旬的延安,这天清晨下了一场大雨,雨后风清云淡,空气格外清新宜人.  相似文献   
27.
本刊1996年第5期在《博览之窗》中编发了一篇题为《中共巧借美机空运将帅上前线》的短文。不少读者来信表示,希望了解这一事件的详细情况。为此,本期发表特邀撰稿人晓农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8.
中南海的殊誉,出任石油部长临近春节的古都北京,正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令。凛冽寒风吹得路面上滴水成冰,本来汽油紧缺只得烧煤气包的各式汽车更少了。这天下午3时,时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的余秋里,驱车准时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才40岁出头的共和国中将,虽然左臂袖筒空飘飘的,身穿笔挺的将军呢套装,踏着稳健有力的军人步履,依然显得英气勃发。他昂首阔行十几步,蓦然身子一怔,毛泽东主席伫立在寒风中迎接他的到来。一种受到最高礼遇而产生的激动情愫,使他心头一热,连忙以深怀敬意的语音打起招呼:“主席!”“噢,我们的‘亲…  相似文献   
29.
谭余保的名字,在井冈山区域,在湘赣两省是很响亮的。当年的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省军政委员会主席兼游击队司令嘛,谁不知晓?这个曾被国民党政府悬赏一万元光洋买其头颅的“茶陵牛”,不单在创建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金戈铁马,驰骋两省,屡立功勋,比这更为光彩夺目的是,从1935年9月起,他作为湘赣省的党政军首脑,领导了艰难困苦堪称空前绝后的3年游击战争,使革命的红旗始终飘拂在九龙山腹、武功山麓,为革命保存了一束燃自井冈山的火种,然后以能能之势烧向皖南。这个武功高强,有“南谭北许(世友)”之称的谭余保,性格倔强,…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