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同舟共进》2011年10月号散木的《从晚年三首新诗看胡乔木的两重性》一文,引用了胡乔木1984年致周扬的一首诗,其中引用了我的话。但从版面上的标点看,看不清哪些是我的话。我想就此说明几句,并就该文中提出的某些重大问题,补充一点我知道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同舟共进》2010年6月号上,有一篇短文,是北京陈锋写的《留心朱永嘉们》。我非常感谢这位作者,替大家讲出了几句心里活。我早就为陈锋所说的上海“朱永嘉们”近几年发表的文章感到十分可怕了,似乎一切又要翻回去似的:“文革”前、“文革”后,一切极左的胡行都是对的,他们似乎十分希望“盛大的节日”能够重新回来似的。  相似文献   
13.
曾彦修 《各界》2013,(11):13-16
我的材料“六十一人案”平反柳暗花明 1978年8月,那个时候我们在很偏僻的东城,东城很偏僻的,走出去不远就是农田,几间小平房,大百科全书筹备小组在那里工作,我也在那里。那么有一天上午,大概9点钟左右吧,  相似文献   
14.
我所知道的柳毛赠答诗中“牢骚”问题的史实背景曾彦修广州《随笔》双月刊1994年第3期上,发表了郭隽杰先生《关于柳亚子的"牢骚"》一文。文章根据已故陈迩冬先生在"文化大革命"中写的"交代"──谈陈与柳的关系的自留提纲,判断柳的"牢骚"是由于周恩来在进北...  相似文献   
15.
本栏叫做“文化人写文化人”。文化,是个宽泛的概念,社会科学界、文艺界、新闻出版界等均可包括进去。于光远是位学者,当然也在“文化人”之列。 于光远若干年来曾写文著书,辟“特异功能”之说。于是,有些本来对他印象不错的人,从此对他也有微词了,说他在这点上缺乏“科学精神”,主要理由是他拒绝观看“特异功能”表演。我对这一批评不大能理解,但我为于光远庆幸,被一切人称颂岂不是一件倒楣的  相似文献   
16.
自从我在本刊1994年第6期上发表了《我所知道的柳毛赠答诗中“牢骚”问题的史实背景》一文后,有人问我还知道点什么(这只怪我文章中有一二句吞吐之词),并希望我能适当写出。但数月来我并未为此议所动。 可是后来我收到了一篇香港发表的文章,题为《为柳亚子的“牢骚”辩》(作者徐文烈,载香港《明报月刊》1995年1月号)。这篇文章在《“牢骚”何在?》一小节中对柳诗的关键之处有一些重要解释,因文长,只能略引如下: “柳亚子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富有热情的爱国诗人,处在那样十分复杂的党派之间,他自认是不善于作统战工作。其时他大概深感及此,因而有‘说项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