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国家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因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经济增长条件下城乡收入差距的真正缩小是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成功与否的标志。农业就业比重过高、二元经济体制、人力资本差异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强农民民主权利、加强农民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2.
曾福生  王玥 《湖湘论坛》2015,28(2):52-55
高标准农田具有碳汇和承载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但是其建设资金短缺。作为低碳经济的制高点,碳金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杠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具有巨大潜力。从减排和固碳两个方面来看,碳金融这种新的融资方式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具有实施可能性并可对其规模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刘辉  曾福生 《求索》2007,(2):13-15
通过时当前湖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农状况的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农业科技时湖南省农业和农村建设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但农民时现行科技支农服务网络体系普遍存在不满意现象,有效的农业技术供求处于非均衡状态,基层“政府人”、科技推广员与农民的科技素质整体偏低,各个主体都存在较强的自利理性行为等。为此,本文从科技支农运行机制和模式创新,制度完善和投入多元化等方面探讨了新农村建设时期科技支农的时策。  相似文献   
14.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理论框架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模式研究需要统一而科学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分析框架的构建应基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外部性及其作用机理,从高标准农田建设主体的义务与责任、资金来源以及建设目标三方面出发设计。结合区域发展理论,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分为六类模式。从湖南省的典型案例剖析中可看出分析框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5.
论农业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并据此提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发展战略选择基点的基础上 ,认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应从生物技术的创新和提高 ,建立促进精耕细作、低耗高效、集约化经营的高新技术农业等七个方面寻求突破口 ,而重点领域应是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农业物理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作物化控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符合农业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科技进步与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之间究竟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换言之,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着什么...  相似文献   
17.
刘冰  曾福生 《求索》2011,(6):175-176,35
本文从宪政的视角切入,以限制政府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作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立足点,对我国现行财政分权体制进行了研究。我们认为,在限制政府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两方面,现有的财政分权体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要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切实保障公民权益,要求中央与地方能逾越"画地为牢"的怪圈,在宪政的框架内谋求一个长期稳定、合法合理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