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3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彭德怀对长征胜利的重要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红军主力部队的重要领导人,彭德怀在当时内忧外患的严峻条件下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对红军长征的进行和胜利起了重大作用.表现在:军事上,为红军突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功绩卓著;政治上,全力维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协助毛泽东,为红军长征的完全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2.
苟坝会议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加强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而其更重要的意义是调整了中共中央的军事领导体系。正是因为调整了中共中央的军事领导体制,才加强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从而事实上开始了毛泽东对全党的领导。从这个角度去认识苟坝会议,就越发彰显了苟坝会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3.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今年7月16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和全国中共党史学会联合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研究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现将研讨会的主要观点简述如下: 一、关于三大起义的历史定位问题。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三大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背叛革命、大革命惨遭失吐的情形下,对如何继续进行中国革命的响亮回答,是引导革命发生重大转折的伟大事件,其历史意义十分重要。有的学者从探讨规律的角度,评价三大起义的作用:①反映中共开始了独创性地  相似文献   
34.
目前学术界对王明的国际背景,存在着互相矛盾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王明是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红人",深得信任,因此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很大,毛泽东与中央许多领导人对此颇有忌讳;另一种说法则是,共产国际领导人对王明很有看法,有许多批评.实际上共产国际对王明的基本态度是既可信任又认为不堪重任.他在共产国际的任职与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地位紧密有关,他在斯大林那里并不很"红".许多论者把王明上台归结为米夫的作用,把王明的被赏识归结于其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经历,这都似嫌简单.王明之所以引起共产国际的重视,关键点是其在"立三路线"时期的表现.而任用中共中央领导人曾是共产国际的一贯作法,是符合共产国际组织原则的,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 ,是 2 0世纪中国 ,也是 2 0世纪世界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 ,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这个胜利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党是革命的领导核心 ,人民是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通过与人民的结合 ,赢得了人民 ,从而赢得了胜利。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胜利 ,它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使中华民族受欺凌、受压迫、受剥削的时代结束了 ,国家实现了独立 ,人民获得了解放 ,中国历史由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它震撼了世界 ,占世界人口 1/ 4…  相似文献   
36.
对中共抗日游击战的地位和作用,过去曾有比较广泛的研究,但在近年有关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和评论中,出现对其忽略、甚至低估的现象,因此就形成了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共抗日游击战的问题;另外,关于中共抗日游击战方针的内涵、演变及其原因,该方针与国民党的关系等,还存在值得深入研究的空间.有鉴于此,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尝试进行一些学理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7.
李东朗 《人民论坛》2013,(25):24-25
一个政党成熟的标志,虽然可以从不同方面去考察和评判,但首要和决定性的因素却是领导核心的成熟邓小平在回顾党的领导集体时曾指出:"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  相似文献   
38.
39.
传统观点认为,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的错误"肃反",从鄂豫皖苏区一直持续到川陕苏区,危害甚大;而近些年有一种观点,说在四方面军进入川陕之初,1933年6月在四川旺苍县木门镇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就决定停止在四方面军"肃反",木门会议的这个决定意义很大。这样两种表述,差异很大,实际上提出了如何认识张国焘在川陕苏区"肃反"的问题。本文依据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就如何认识木门会议关于"肃反"的决定,提出个人的研究见解。  相似文献   
40.
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主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随之开始实践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第二个时代主题。党为此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一个艰难探索、不断前行和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伟大征程。这个时期的中共党章,浓缩地反映了党60多年来,在探索中创新、在挫折中觉醒、在困难中奋进的历程,反映了党在曲折中磨砺、在诸多考验中促进自身建设的历史。回顾这个时期的党章,既可以更深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