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在2015年1月12日《光明日报》撰文《社会变迁新态势与社会治理》认为,创新社会治理,不仅是要保一方平安,也不仅仅是维护社会秩序,更重要的是要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起一种高效、快捷、低成本的社会运行机制。这种机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适应新态势,随发展的阶段性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在当  相似文献   
42.
李培林 《当代贵州》2011,(12):16-17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条件来满足社会管理资源投入的需求,现在的关键是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动员,以及大规模的人力资源培育发展。  相似文献   
43.
中国的城市经济目前已开始进入传统产业衰落的后工业化阶段,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会持续相当长一个时期,换句话说,保持5%以上的失业率在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期很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因此,要从长远的考虑来对待这个问题。此外,影响就业的那些主要的经济参数,如  相似文献   
44.
完善社会建设 增进民生福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培林 《前线》2010,(3):14-16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提供坚实的支撑,是党的十七大以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60年来,社会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迁,人口结构类型实现历史性转变,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形成。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进民生福祉,扩大内需,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45.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是突出强调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涉及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高度重视民生问题,顺应党心民心和时代潮流,有效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  相似文献   
46.
李培林 《前线》2008,(9):31-31
东城区推行的“三中心”一体化运行体系,是政府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协调各方利益方面进行的初步探索,对于积累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的经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7.
《社会科学报》刊登国家经济研究所主任范剑平的文章说,十七大提出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这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我集中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增加营民的财产性收入。现在存在一个误区,很多人把资产价格短期内的急剧上升,包括房价上升、股票大幅度上升,当作增加财产的主要渠道。这是对财产性收入的一个误解,  相似文献   
48.
现代媒体已经进入了图像传播时代,科学地认识受众、研究受众因而显得十分必要.新闻媒体的图像传播受众观,经历了从魔弹论、有限效果论再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沿革.现代受众的读图心理,可以分为求新、眼见为实、多元化、追求审美、负效应及易受媒介影响六种,图像传播主体要针对受众的诸种心理,采取相应的传播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受众的引导,从而使媒体在图像传播这一宏观语境下更好地改进图像传播及新闻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49.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社会主要是由单位组织来构建的。单位组织是社会行政管理体系的基础,几乎所有的人都是通过单位来管理的,对各种社会风险的规避和克服,也主要依靠单位来完成。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很多过去由政府直接干预的领域交给市场和社会来调节,单位组织的管理体制也  相似文献   
50.
李培林 《群众》2013,(5):15-16
我国城市化的突出特点,是工业化、非农化、城市化、户籍人口变动逐级滞后; 由于福利、机会、资源向城市过于集中,目前在一些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乡村空心化”现象; 要让农民进一步富裕起来,必须进一步减少农民; 实行管理体制上的城乡一体化,将是在农村进行的第四次变革; 城乡一体化并不是城乡一样化,不是把农村变成城市。优美的田园风光,是活在我们民族集体记忆里的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