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76篇
中国共产党   69篇
中国政治   87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4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坐在我们面前的齐齐哈尔建华公司锻压厂热冲冷冲工段长孙国军是这样一个人:四十多岁,典型的东北汉子形象,中等个子,因为长年在机床前操作,背稍稍有点儿驼;一双善良温和的眼睛;脸色红润;说话声音不大;黑色棉衣;裤子有点儿臃肿;皮鞋是刚擦过的,好像用的不是鞋油而是水.  相似文献   
102.
村民自治日益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和成效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村民自治制度经历了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巨大成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大大提高,村民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民主意识大大增强,广大农民不仅关心自己的物质利益,也关心自己的民主权利。目前,广大农村已普遍建立起以村级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成为农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动实践;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03.
产业集群是破解"陕西现象"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峰 《理论导刊》2007,(10):93-94
据对"陕西现象"的研究,发现"飞地经济"的"管道负效应"是形成"陕西现象"的一个重要机理,而产业集群式发展则有可能成为破解所谓"陕西现象"、实现国防企业和国防科研院所先进通用技术向民品和民营企业转移扩散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04.
新邵县委、县政府完善制约机制,实行精兵简政。他们坚持“空编单位有计划进人,平编单位先出后进,超编单位严禁进人”,有效地抑制了编制膨胀。到一九九七年年底止,全县党政群机关在岗六百四十六人,空编二十人;乡镇机关在岗六百八十六人,空编一百一十五人;连续十七年无超编,累计空编一九九六人,节省行政经费八百二十余万元。  相似文献   
105.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在江苏徐州街头出现了一家专门为失主寻找失物的公司。据介绍,公司主要通过和当地出租车公司、公交公司、火车站、汽车站、公安交通等部门建立业务联系,帮助寻找失主。失物招领公司实行有偿服务。当拾主把捡到的东西交到公司后,公司要开具收据并付给拾主一定的定金,然后根据现有的线索联系失主。当失物被失主认领后,公司将根据失物的价值向失主收取一定的酬金,然后再把酬金的一部分付给拾主。如果一个月后没有找到失主,公司则把失物退给拾主或转交给公安部门。  相似文献   
106.
犯罪学本体理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界定犯罪概念.但由于犯罪学的历史使命和学科性质形成的犯罪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局限,使得犯罪学的犯罪概念仅具有认识论上的指向性,这决定了将犯罪概念提升至本体论的高度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对于犯罪概念,犯罪学所能回答的仅仅是"犯罪是一种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07.
对山东移动客服中心“尚礼”文化体系进行介绍,对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战略导向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执行措施。在作用于实践后,“尚礼”文化成为山东移动客服中心的特色团队文化,对团队凝聚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起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李峰 《法制与社会》2015,(2):278-279
方舟子诉崔永元一案,法院认定的焦点问题有两个:第一,网络名誉侵权的认定;第二,网络名誉权和言论自由的界限。本文由此案进行研究,从网络名誉权和言论自由的界限的角度出来,并结合司法实践来进行分析,如何认定网络中侵犯名誉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9.
国家身份的实践会产生区域效用,区域合作的发展亦受国家驱动。从国家身份视角出发,探究国家身份如何在区域实践中塑造区域认同。为此,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将身份概念与地位概念相联系,形成"身份地位化"认知,进而指出区域大国"身份地位化"是这种区域实践的主要过程;认为国家通过领导区域规范及机制的建构,既实现其区域大国从身份向实际地位的转变,又塑造了区域认同。在东南亚区域认同塑造中,来自域内的印尼的"区域大国化"与来自域外的英国等国的"区域大国化"形成了竞争关系,前者脱颖而出并成功塑造区域认同,其关键在于有效推动了区域规范及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0.
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相比,中国成文法律的出现至少晚了1500 年,这是比较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问题。这种差别的根源在于社会组织形态的不同,而要搞清中国成文法形成的原因,关键在于真正理解西周到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性质。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城市国家”中,社会的基本组织是以“户”为单位的“核心家庭”;而成文法律即以这样的自由民为对象,是“城市国家”建立和维持其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基于青铜器铭文的最新研究表明西周是一个“权力代理的亲族邑制国家”,其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则是拥有大量人口和土地,并对其成员承担着法律责任的“宗族”。因此,西周时期并没有形成成文法律的需要或条件。但是,公元前771 年西周灭亡,中国古代社会在列国战争中从“邑制国家”逐渐向“领土国家”转变。特别是作为“领土国家”一级行政组织的“县”的出现,为“核心家庭”的发展提供了机体,也使国家第一次与一家一户的小农家庭发生了直接关系。对“县”里的自由农民以及城市中出现的大量平民管理之需要,促使成文法在中国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应运而生。换言之,在美索不达米亚成文法律是古代“城市国家”的必需,而在中国它是古代“邑制国家”向“领土国家”转变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