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3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61.
正"盛世修书,传承文明;学术复兴,文献先行。"2016年3月,《贵州文库》编辑出版工程正式启动,通过集成文献典籍的方式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强劲动力。盛世修大典,太平纂鸿帙。2017年12月27日,贵州省重大出版工程《贵州文库》首批图书首发式在贵阳举行,首批图书共10种53册。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系统地整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都"活"起  相似文献   
62.
正脱贫攻坚每一场"硬仗"都是很不容易的,但最难的是产业扶贫,贵州利用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大力推进产业扶贫。2月23日,2018年贵州省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发布,要求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其中,最难的一场硬仗是"产业扶贫":贵州利用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完成玉米调减500万亩,蔬菜种植1400万亩(次),投产茶园560万亩,食用菌种植  相似文献   
63.
高山深谷、沟壑纵横,严重制约贵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8月30日,贵州率先在全国启动了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彻底打通山区经济发展"大动脉"。今年是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实施的第二年,乘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之势,组组通首战告捷:贵州农村的交通更便捷,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更畅通。  相似文献   
64.
正桐梓县依托方竹原产地优势,明确将方竹产业作为"一县一业"来打造,借"春风行动"之"东风",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竹,布局产业发展,按下特色方竹"出山"的"快进键"。在桐梓县,有很多以"方竹笋火锅"为招牌的餐饮店,商家总是很自豪地告诉外来客人:"我们这里的竹笋是方形的,肉厚,有嚼头!"金佛山方竹是大娄山脉特有竹种,这种竹笋因其形呈四方、有棱有角而得名。桐梓全县总资源面积43万亩,属自然分布中心,19个镇(乡、街道)均有资  相似文献   
65.
正贵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努力向中国乃至全球提交一份有分量的生态文明建设"贵州范本"。从"人进湖退"到"候鸟天堂"2017年12月,贵州威宁草海迎来了候鸟进驻的最高峰——飞抵草海湿地的候鸟230多种,数量达十万余只,为历年同期之最。上世纪50年代起,围湖造田、人口搬迁,1972年,草海水域面积仅存5.9平方公里。人进湖退,草海湿地和水鸟几乎全部消失,生态系统一度濒临崩溃。  相似文献   
66.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号召"全民动起来、贵州动起来,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贵州体育如何"精心书写多彩贵州体育事业新篇章","以山地运动、民族体育为特色抓好工作"?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专访了贵州省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玉广。  相似文献   
67.
正2014年,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出台《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毕节市处于规划核心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毕节品牌成为贵州重要文化品牌。毕节借势而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进行有益探索。毕节市借助地处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核心区的有利条件,顺势而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去年8月,“藏羌彝走廊·彝族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大方县举行。博览会通过民族文化展演、文化产品展销、文化产业招商等活动,充分挖掘了毕节彝族文化资源,推动毕节文化  相似文献   
68.
李思瑾 《当代贵州》2017,(45):68-69
如何将传统工艺振兴与精准扶贫结合,如何让大山里的手工艺走向世界?册亨县以辖区保存完整的民族纺织、刺绣、染印、服饰制作等传统技艺为依托,大力实施"锦绣计划",着力培养知识型、艺术型、技能型妇女创业群体,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69.
嘱托回放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遵义县(现播州区)花茂村,视察农民就业、促进增收情况。在和村民促膝交谈中,总书记说,党中央十分关心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农村发展。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把"四在农家"建设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很好,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相似文献   
70.
正2019中央一号文件,是21世纪以来第16个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阶段,提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明确把"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列为今明两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三农"领域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之一。建设美丽乡村,生态宜居是关键。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生态宜居,是乡村的颜值;记住乡愁,是乡村的气质。补齐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