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改革开放以来,在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的同时,通过承包制和公司制的改革,选择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形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2.
李松龄  田辉 《求索》2005,(3):39-41
传媒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它的消费的非排他性、不可替代性、主动性与被动性及其反复消费等特性,是物质产品消费所不具有的特征。认识传媒产品的消费特征及其消费效用边际递减规律,有利于扩大和创新传媒产品的生产,促进传媒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3.
李松龄 《湖湘论坛》2002,15(5):55-58
一、引言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不可避免地出现经济波动。在探讨经济波动原因,或者说经济波动的力量时,人们通常将计划经济的波动归咎于政府的作用,即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波动周期大致为5年,与五年计划的时间间隔大致相同,经济波动是因为政府的五年计划引起的,政府作用是经济波动的力量。而在分析市场经济波动的原因时,人们却从经济运行层次的角度提出各种各样的理论,可以概括为消费不足论、投资过度论、货币信用过度论、创新论、心理论、太阳黑子论和政治周期论等。就我的认识来说,尽管人们提出了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  相似文献   
34.
所有权、分工和专业化与价值论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效用价值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所有权排他性和分工与专业化的原由 ,因为它体现了有用性和稀少性的价值特征。劳动价值论因为不能反映稀少性 ,因而对上述两个问题难以自圆其说 ,因而需要将稀少性引入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有了稀少性的特征 ,就能比效用价值论更好地说明所有权、分工与专业化的原由。  相似文献   
35.
交易费用是影响技术联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到技术创新方式的选择和技术联盟的稳定性,也影响到技术联盟运作的全过程。基于交易费用理论,注重地理位置上的集群,充分发挥优惠政策的便利性,培养优秀的人力资本并加大创新合作的频率,对降低技术联盟的交易费用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6.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权利结构、行为目标与运行机制  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现有成员国135个,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部长大会,下设总理事会和秘书长,负责世界贸易组织的日常会议和工作。总理事会设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贸易三个理事会和贸易与发展、国际收支、行政预算三个委员会。该组织行使的基本职能有:管理和执行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协定;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讲台;解决贸易争端;监督各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同其它与制定全球经济政策有关的国际机构进行合作。从该组织的结构和职能来看,成员国之间…  相似文献   
37.
资源利用的获利机会是人们自发倡导、组织和实施制度安排的动因.诱致性的行为选择方式需要强制性制度安排对他进行规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制性制度安排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重建所有权的排他性,以消除资源利用中的外在性.通过建立将资源作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制度安排,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38.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必须同农业的工业化和农村的城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政府应该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培养新型农民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9.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把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变革为承包制,把土地的缺乏排他性的集体所有权转变为排他性的农户经营权。国有企业制度变革把生产资料国有制变革为承包制,再变革为公司制,把财产的缺乏排他性的全民所有权最终转变为公司的法人所有权。我国的制度变革改变了传统的财产产权安排和公平效率观念,坚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权利对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