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97篇
中国共产党   63篇
中国政治   98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21.
建国前夕和建国初期,我们党旗帜鲜明地提出并切实废除了以“六法全书”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伪“法统”,其实质就是摧毁旧政权的一切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创新的法制建设进程。这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环节,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一、正确认识《关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和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1949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和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指示》是法制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对新中国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指示》由当时担…  相似文献   
322.
李林 《人大研究》2006,(4):42-44
以瑞士联邦宪法、联邦制和直接民主为基础建构的瑞士立法体制,既有一般联邦制国家立法体制的内容,又有某些独具瑞士特色的特点。这些“内容”和“特点”的组合,使瑞士立法体制的参考和研究价值大增。一、瑞士的议会及其法律体系(一)议会体制瑞士联邦议会实行两院制体制,上院为联邦院,由各州不分大小平等选出的2名成员组成(半州选1名代表),共计46名参议员;下院为国民院,按人口比例选出组成人员,共计200名众议员,平均每名众议员代表3.4万人口。在下院议席分配上,最大的州是苏黎世,拥有35个席位,最小的州尽管只有3万多人,仍然拥有1个席位。议会…  相似文献   
323.
嘉宾: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范恒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李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在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政府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政府的当务之急是什么?范恒山:我认为首要的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制政府。我们现在的机构设置不合理、政企不分、政绩考核体系不科学、公务员选拔任用制度不合理,这都是行政体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不能够保障小康社会的实现,因为机构设置不合理就必然导致政府管理…  相似文献   
324.
现代社会的立法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实现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而言,立法既可以为善,又可以为恶,还可以不作为。如何保证立法的正向作用,积极发挥立法的社会功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其负面作用,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石,是摆在立法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25.
紧急状态法的宪政立法原理、模式和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 《法学》2004,(8):14-16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的紧急状态制度 ,明确了紧急状态的决定机关、宣布机关及其权限 ,为紧急状态法的制定提供了宪法依据。目前我国紧急状态法的立法已经从理论上的探讨发展到起草、制定阶段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紧急状态法》是中国宪政与法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应当引起有关各界的高度重视。为此 ,本刊特组国内从事该项立法研究的数位专家就此话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26.
李林 《政法论坛》2023,(2):3-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指明了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时代使命和中心任务,而且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和法治保障,具有重大意义。要毫不动摇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全面加强新时代新征程“法治轨道”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327.
吴海燕  李林  刘伟 《创造》2023,(3):66-71
<正>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时期,云南省实际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涉及搬迁群众150万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99.6117万人)。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居全国第3位,占全国搬迁总规模的1/10。其中,19个万人以上大型安置区都属于城镇安置,占全国的27.14%,  相似文献   
328.
中国穆斯林的政治认同基于不同时期的问题意识先后出现“认主与忠君不二”“爱国与爱教相统一”等表达,其底层逻辑重在“相统一”。这种认同建构解决了现代国家中宗教徒的政治认同构建问题,化解了将政治认同与宗教认同割裂与对立带来的风险隐患。今天,“相统一”的底层逻辑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新的阐释,应以中国化的“教法随国论”巩固和更新“爱国爱教相统一”的认同表达,驳斥极端主义对政教关系的颠覆。具体而言,可通过“国法”大于“教规”、“教法”并入“礼法”、“文明”“文化”替代“宗教”三个途径完成更新。在树立政治权威、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实践中,应重视信教群众信仰需求,关键时刻发挥宗教界作用,倡导宗教界与信教群众主动服务国家大局与社会。以上经验和举措是伊斯兰教中国化最重要的前提和保证,也为其他国家与社会妥善处理政教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29.
<正>习近平总书记谈及“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时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这就启示我们,思考思政课的实践性问题和社会大课堂的实践属性尤显重要。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的要求。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这些都指明了“大思政课”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