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统一战线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民族团结,推进祖国完全统一,仍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彭定康掀起狂暴的“政治旋风”1984年12月19日,这是令世界上所有炎黄子孙都感到激动和振奋的日子: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正式签字仪式。当中国政府总理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时,大厅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将从此结束。随着中英联合声明于1985年5月27日正式换文生效,香港即进入走向1997年的“过渡时期”。为了保证中英联合声明的贯彻实施,中国政府从198…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历史经验及其今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瑗 《理论学刊》2006,1(11):18-22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七十多年合作共事的历史经验表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离不开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要防止“清一色”的“左”倾关门主义倾向;坚持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共事的方针不动摇;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切实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加强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关于多党合作的今后走向,笔者认为,把200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及程序化建设目标;将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整体步伐相推进;同时,借鉴其他国家的好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瑞金、延安等局部执政时期和建国后全面执政时期,在政权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过程中,领导民众举行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民主选举活动,为夺取国民党在大陆的旧政权和巩固新中国政权,取得政权合法性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于党所领导的民众选举史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笔者试图予以归纳和概括,并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15.
李瑗 《理论学刊》2008,3(4):22-2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苏论战,旷日持久,历时十年,又称"十年论战".它是中苏关系史和中共党史上一个十分重大而复杂的历史事件.这场论战既表现了意识形态之争,又蕴含着国家利益之争,也反映了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领导权之争.1963年9月中共中央开展的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是中苏论战的转折点.它就像一枚重磅炸弹,在当时的国内外影响最大、最代表中共方面论战的核心观点,从而使中共在中苏论战中由防御转为反攻,由半公开不指名争论转为全面公开的指名道姓的争论,把中苏论战推向顶点和高潮.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破裂,中苏关系的破裂,强化了毛泽东的"反修防修"思想,因而和旨在完成"反修防修"任务的"文化大革命"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与苏联共产党紧密相连的。无论民主革命时期的“以俄为师”、王明路线,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边倒”、中苏论战,中国共产党都与这位“老师”、“老大哥”有着说不尽的思恩怨怨。研究中共党史,离不开中苏关系史。因此,对于党史界来说,早就盼望着能有一部比较详尽的中苏关系史著作问世,以期对深化研究有所补益。最近,我们高兴地看到,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刘志青撰写的腿想历尽后的反思──中苏关系七十年》一书,已由黄河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作者多年辛勤耕耘的成果,是国内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论述中苏关…  相似文献   
17.
党对社会主义“空想论”的三次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多年来,党对社会主义“空想论”的观点曾经有过三次明确的批判,这就是建国前后对农业社会主义的批判,“大跃进”时期对人民公社问题上超阶段“空想论”的批判以及十三大以来对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空想论’的批判。三次批判,留给人们多方面的思索,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反对平均主义等,都是我们应汲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和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妇女运动,再次结成妇女界统一战线,为抗日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由于宋美龄的地位与她在抗战时期爱国抗日的民族主义倾向,以及对妇女工作的爱好,使她在建立全国妇女界统一战线和  相似文献   
19.
李瑗 《两岸关系》2005,(8):8-11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在这场战争中,既有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也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既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也有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往的研究对后者关注较少。今天,在纪念抗日战争六十周年之际,我们通过回顾当年国民党高级将领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主义壮举,分析其特点、原因,对激发海峡两岸人民的爱国热情,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共同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努力,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相似文献   
20.
李瑗 《北京党史》2010,(6):59-61
<正>选举古已有之,在古代中国,称为"荐选"或"考选",但他们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选举。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和古罗马共和国,选举政治较为典型,但尽管如此,这些选举只是民主选举的雏形,仍然不是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