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65篇
中国共产党   275篇
中国政治   105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让人民监督权力",从理论上说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从实践需要来看,"让人民监督权力"是化解当前社会矛盾和社会怨恨心态的必要手段;是人民群众对自己创造历史能力的自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我国人民实践能力提升的反映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信息化时代和世界民主潮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62.
价值观念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是处于一定经济关系之中的人们的需要和利益的反映。在我国目前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明显地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怎样看待价值观多样化产生的原因?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关系是多种经济成分的  相似文献   
63.
弓克撰文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它要求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相似文献   
64.
李树直撰文认为,尽管在我国不合理的贫富差距严重存在,但从总体上说,占主流地位的还应是合理的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65.
1.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66.
黄涛撰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目标和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纽带、精神支柱和价值引领,而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正是这四个方面内涵的有机统一和完整结合,明确界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本质特征,使之同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文化根本区分开来,代表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先进方向。  相似文献   
67.
1945年10月,杨尚昆接替李富春开始担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厅主任;1948年5月,中央书记处办公厅改为中央办公厅,杨尚昆任主任,同时兼任中央副秘书长,直到1965年11月。他围绕为党中央服务这一宗旨,兢兢业业、上承下达,在中办主任的岗位上工作20载。  相似文献   
68.
理论广角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赵曜撰文认为,为了从理论上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应从理论支撑角度,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大理论基石。一、社会形态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块理论基石。这个理论把人类的五种社会形态区分为对抗性的和非对抗性的两类,明确指出在对抗性社会形态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而只有在非对抗性社会形态里才具有这种可能。离开社会形态,把追求社会和谐视为任何社会都可以实现的普世价值,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需要指出的是,和谐…  相似文献   
69.
意象:东方美学的核心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王洪波 《求索》2007,(2):186-188
“意象”是东方美学中的核心范畴,它发源于中国古典美学,同时在东方其他各民族的美学体系中也有具体、深刻的体现。“意象”的美学特征表现为象征性、含蓄性、暗示性、神秘性,这也恰恰是东方民族审美思维方式的鲜明特色。“意象”理论集中体现了东方各民族美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东方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0.
我国加入WTO以后 ,新的行业和场所不断出现 ,治安管理领域进一步扩大 ,新的治安问题相应增加 ,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尤其是治安行政执法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