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1.
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的确立,为政府采购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在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的统摄下,政府采购科学发展的相关配套工作不断加强,由此可以做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政府采购科学发展关键期的判断。在这一期间,实现政府采购科学发展的瓶颈主要有:相关理论准备不足,法理支撑不够有力,政府部门预算存在缺失,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设置、职能定位不尽合理,政府采购工作自身尚存诸多不适应等。“十二五”期间实现政府采购事业科学发展需在两大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形成一整套完备科学高效的法律、制度、机制、运行体系;大力强化适应政府采购事业科学发展需求的机构主体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这是对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党和政府在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进程中要确立科学的一元化指导思想,制定并实行正确的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要注重培养和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的整合、平抑、投入、转换、评估、激励等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共四代领导人对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共产党近90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四代中共领导人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入探索中共四代领导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理论与实践,能够促进我们不断深化对学习型政党建设历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主旨从一定意义上可归结为人民群众至上。这一主旨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旨,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实践的主旨。以党的十八大主旨为制高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双重发展相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的理论形态尚未成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必须以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基点,在何谓人民群众这一常识上再次启蒙,纠正和防止对人民群众概念的误解和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是一个整体性全称范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并随着这一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方学界特别是政治学者从其立场和学术角度出发,对中共执政进行了广泛研读,特别是在中共执政理念、中共执政的"主义"定义、中共保持和巩固执政地位面临的挑战、中共执政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中共执政前景预测等方面形成了较为集中的理论和观点,反映了西方学界对中共执政的关注重点、研究进展及基本倾向。了解西方关于中共执政的理论动态,有利于我们以更加开放的眼界,更加自信的心态,推进我们党执政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一概拒绝构建体系,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形式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整体对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天津并实行殖民统治,残酷地掠夺天津经济,导致天津经济凋零衰败,大大加深了天津殖民地化的程度。回溯日本侵略者对天津经济的掠夺,不仅是为了铭记过去的历史,更重要的是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公平与正义,使战争和苦难不再重演,实现世界的永久和平与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为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建设理论和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取得重要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我国不断就加强和创新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提出重要理论和方针政策,建立了社会建设与管理的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建设与管理的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法律法规。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任务更为艰巨,总结和汲取党领导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结合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实际,对于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即将经历 80个春秋。 80年来,党的产生、成长、发展壮大和全部实践,无不鲜明地反映着时代特征,无不与中国共产党人科学认识、正确把握时代特征紧密相联。认真考察时代特征与党的建设的关系,对深入研究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新世纪党的任务的顺利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科学认识并正确把握时代特征,与时俱进,是党的建设 80年的基本轨迹 20世纪初叶,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为标志,世…  相似文献   
20.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创新的要求,是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解决当前存在突出问题的思想基础。我们要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本质和要求,正确把握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深刻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核心与关键,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