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科学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化,其重要的方面是实现从以物为中心的“硬管理”向以人本为中心的“软管理”的转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基层企业必须强化“软管理”,坚持以人的精神需求为驱动,深入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坚持以文化管理为目标,持续增强对员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林鹏  杨曦阳 《前沿》2014,(13):222-224
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是抗日战争向解放战争的过渡阶段,也是我解放区在解放战争时期建设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加强边区自身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建设的战略转变阶段。陕甘宁边区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唯一保留下来的由中国共产东领导的老革命根据地,在过渡阶段中,积极适应战略转变,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懈努力,从各方面做好了应对全面内战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具体案例从海上集装箱运输的原理、实务、法理和法规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认为滞箱费索赔纠纷应属于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纠纷 ,关于滞箱费请求的诉讼时效应当是一年。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航运实务中托运人常常遇到的识别危险货物的困惑,结合两个重要国际公约,总结、归纳了对各类型危险货物分类并指明了识别依据.同时结合中国<海商法>第68条第1款,就托运人的责任基础进行探讨,认为<海商法>第68条的立法本意和"海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的原则基本相同.托运人在危险品运输中公平、合理的民事责任应为"过错责任",而不是"严格责任"或应承担绝对的"赔偿义务".  相似文献   
15.
海上打捞引起的赔偿请求能否限制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没有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其予以明确规定。司法解释也对碰撞船舶之间追偿的打捞费规定为应受限制,但不周全,建议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网络以其公开、便捷、透明等特点,在治理腐败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发挥着作用,成为体制内反腐的有益补充.但与此同时,网络反腐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从网络反腐的定义出发,通过对其优势和缺陷的全面分析.论证网络反腐的必要性,并对政府如何推动网络反腐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晓红  潘明  林鹏 《福建理论学习》2011,(7):52-52,F0003
沐浴海峡西岸春风,彰显妈祖文化魅力。国家电网福建莆田电业局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实现企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工人先锋号”等国家级荣誉;  相似文献   
18.
《1986年联台国船舶登记条件公约》(下简称“登记公约”)开宗明义,在其序言中首先提醒人们;船舶登记关系到世界航运作为一个整体能否有秩序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都市应急疏散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如近日发生的印度洋大海啸、工业事故以及潜在的恐怖袭击等严重威胁都市人民的生命安全。一旦发生重大灾害性事件,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安全地进行大规模紧急疏散高密集人群。实施科学的应急救灾策略,是减少灾害(事故)后果严重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提出了基于时变动态流的网络优化模型,该模型以最短疏散时间为目标函数,同时对疏散路径、疏散目的地以及疏散开始时间进行优化。并以此优化模型为基础,初步建立了基于GIS的大规模应急疏散系统。该系统可以模拟优化各种灾害条件下最优应急疏散策略,为政府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和城市防灾规划中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该系统可用于城市应急规划设计和实时应急管理指挥。  相似文献   
20.
林鹏  张毅 《特区法坛》2005,(5):27-29
近年来,“两抢”犯罪作为城市治安中较为突出的一类侵财型犯罪,一直呈高发态势且有逐年上升的势头。据海口警方2004年6月份开展的“社会治安状况及公众安全感的调查”显示,有54%的被访问群众认为,“两抢”罪的威胁最大,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严重破坏社会治安和影响群众的安全感。因此,重拳打击“两抢”案件,成为近年来我国“严打”整治斗争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