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按照人为划定的收入标准将一部分群体纳入扶贫政策对象,则必然产生政策排斥对象即贫困"边缘户"。他们对政策不满,造成扶贫政策落地难。要解决这个难题,可从农村贫困的性质入手,将单一给钱给资源的扶贫政策,调整为综合性的反贫困政策。  相似文献   
22.
"三农"形势变化是推动我国乡村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变化的基本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社会治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调整。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下,与"三农"相关的系列改革工作已经启动,这些将加速城乡关系调整、推动农村社会结构变化、促进农业生产方式革新和改变农民行为模式,"三农"形势变化对我国乡村治理提出新的挑战。目前,乡村治理进入农村建设阶段,明确城乡关系定位是推进乡村治理和设计具体政策的根本前提。当前阶段的乡村建设应当定位缩小城乡差距而非取消城乡差别,与之对应的乡村治理要围绕着农村底线建设目标展开。  相似文献   
23.
农村基层治理事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我国地域广大,各个地区在经济社会条件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乡村社会自身内部也存在差异,由此造成基层治理的不均衡性。我国不仅东中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巨大落差,而且在南北方农村之间也存在着文化差异,这些构成了农村基层治理的不均衡基础。可从村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维度,构建村庄治理的理想类型,并结合区域分析来展示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不均衡性特征。对于农村基层治理的不均衡性分析,可纠正"千村一面"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两类研究误区,增进对农村基层治理复杂性和规律性的理解,这在政策上和理论上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4.
桂华 《理论与当代》2008,(11):35-39
经济学家在分析劳动力市场上两性的差异时,会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入手。一般认为,劳动力市场供给方面,两性收入差异主要是生产率差异引起的。影响生产率高低的相关因素有个人受教育程度、对工作的偏好、工作经历等等。需求方面,两性收入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市场上存在性别歧视行为。本文将对现有的研究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歧视的经济理论进行梳理,并介绍各国在消除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收入差异的政策,旨在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辰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5.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以血缘关系为基点建构中国村落社会的理想图景,忽视了事实上大量存在的以地缘为基础建立的村落。本文通过对江汉平原一个移民湾子的形成过程的考察,发现在血缘关系不发达的村落中,基于地缘建立的人情关系和互助关系是村落内部最为重要的两种社会关系,村落成为地域意义上的人情圈和互助圈,并形成一种与费老的差序格局具有显著差异的散射格局的社会结构形态。通过对地缘村落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的考察,文章将地缘村落建构为一种与血缘村落不同的村落类型,并以这种类型建构为基础对中国村落进行地域划分,推进对中国乡土社会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6.
桂华 《人民论坛》2023,(1):52-55
国家下派干部深入基层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传统。在支农惠农的背景下,国家力量随着驻村干部直接进入村庄。一些地区采取捆绑式考核办法,使得驻村干部对村级工作负全部责任,造成村级工作行政化,影响基层治理效能。完善驻村干部制度关键是坚持基层治理“双轨制”,考核时应将驻村干部与村干部作出区分,避免干部驻村挤压基层群众自治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