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38篇
综合类   4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深入研究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近年来,统战理论研究出现了令人可喜的成果,研究的热点集中于统战基础理论,包括统一战线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以及由于社会的变化引起学者对统一战线与新的社会阶层、统一战线与多党合作、统一战线与知识分子等问题的挖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建国初期,二者携手共同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奋斗。1957年以后,由于历史的种种因素,二者的关系逐渐跌入低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二者关系朝着良好态势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 1949年9月21日至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人民政协正式成立了。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围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承担起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梁晓宇  卿秋军 《传承》2008,(10):6-7
周恩来留给后人的宝贵的财富,除了他的丰功伟绩和光辉的革命理论,还有他的崇高品质和独特的人格精神。周恩来的精神,不仅是他个人的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学习和认识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对实现中共十七大的战略目标,对于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形成于民主革命时期,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一党专政制度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并在建国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政党制度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与世界各国政党制度相比,这一政党制度具有显著的特征和优点,是一种崭新的政党制度模式,丰富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理论宝库,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党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从而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从诞生到发展始终居于首要位置。深入理解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需要全面深入把握人民政协产生的历史背景、人民政协的理论来源和基础、人民政协发挥统一战线作用的优势、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与统一战线的关系、人民政协在新时代发挥统一战线作用的实现路径。需要我们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现实维度、功能维度及实践维度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7.
注重政治纪律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以贯之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严明政治纪律的历史.总结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发展历史,对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梁晓宇 《世纪桥》2021,(1):68-74
政党作为一种政治组织,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政党内涵对于构建马克思主义政党学学科体系有着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定义反映了政党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中的执政党和参政党的概念丰富了世界政党内涵,构成了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19.
梁晓宇 《世纪桥》2020,(4):55-5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切新时代党群关系提出了现实要求。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要务之一。构建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要创新社会治理、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新时代信访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有其依据的。道路自信来源于道路选择的正确性,理论自信来源于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制度自信的依据是制度本身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三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