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中国共产党   98篇
中国政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欧阳青 《党史博览》2001,(12):43-48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在江西南昌发动了举世闻名的武装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人民革命战争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2.
<正>2021年国庆期间,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长津湖之战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在全国热映。《长津湖》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在极其严酷的环境下,凭着钢铁意志和铁血精神英勇杀敌的战斗故事,展现出了深厚的家国情怀,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的英雄战歌。影片中既有志愿军战士在零下35度的奇寒下,啃冻得硌牙的土豆的感人片断,更有志愿军战士冲锋陷阵缴获美军“北极熊团”团旗的激动人心场面。而这些经典场景,都取材于长津湖之战中的新兴里战斗,  相似文献   
73.
1940年12月底,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为向北移动,进行了战斗编组,组成了三个新编纵队.第1、2、3纵队的司令员分别为傅秋涛、周桂生及张正坤.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000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  相似文献   
74.
欧阳青 《红岩春秋》2022,(10):16-25
<正>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9月12日,辽沈战役拉开战幕。11月6日,淮海战役正式打响。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持续142天的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76.
77.
正周士第:从孙中山的铁甲车队队长到贺龙麾下兵团司令周士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中有好几项第一: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孙中山"陆海军铁甲车队"的第一批成员;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团参谋长、代团长,是该团首批骨干之一。他先后参加了国民革命军讨伐叛军陈炯明的两次东征、讨伐北洋军阀吴佩孚和奉系军阀张作霖的两次北伐战争,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南昌起义。可以说,周士第军事生涯的第一个阶段,与人民军队的创建是同步的,并有着辉煌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78.
20世纪60年代,随着国家建设和战备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建设任务越来越重,战线越拉越长,而国家原有的基本建设队伍面临年龄偏大、拖累加重、机动性差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1966年初,经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简称"国家建委")报告、中共中央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简称"基建工程兵")这一新兵种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9.
政治决定军事.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 1950年12月上旬,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接近尾声,"联合国军"在东西两线遭到志愿军的沉重打击后,被迫向"三八线"实施总退却.志愿军则乘胜追击,以第39、第40军各一部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一道收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临时首都平壤.此时,敌人营垒内部笼罩着一派失败情绪,英、法等国和美国在战争看法上存在严重分歧.作为美国帮凶的印度等13个国家向中国政府抛来看似"善意"的"橄榄枝",称中国如果宣布不越过"三八线"的话,则将得到他们的欢迎和道义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80.
1941年1月4日,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新四军3个纵队都进行了转移、突围.其中,新四军第2纵队在皖南事变突围脱险中一直作为主力,拱卫在军部和军首长周围,尤其是在石井坑血战中,担纲坚守,殊死拼搏,为军部决定最后突围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后来突围时,折转向北的第2纵队最早从繁昌油坊嘴渡江成功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