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8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关于“以人为本”的对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时间:2 0 0 4年1月2 6日(甲申年正月初五)地点:段若非办公室段: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有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一是第一次把“以人为本”写入中央文件;二是实现发展战略的转变,从非均衡发展战略转到“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这个转变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基础上的。“以人为本”写入中央文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自打倒“四人帮”以来思想解放成果的一个结晶,或者说是思想解放运动结出的一个硕果。在反右等多次政治运动中,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践踏人权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连国家主席刘少奇也未能幸免。…  相似文献   
22.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规律。但他们又指出,那种认为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必须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才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国由于自己的历史条件,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并不是偏离历史发展轨道,而是完全合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  相似文献   
23.
这是1988年4月为纪念真理标准讨论十周年写的一篇文章,今年是这场讨论二十周年,本应再写一篇纪念文章,但由于视力不济,力不从心,今将此文重新发表,以资纪念。作者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日新华社转发了这篇文章,5月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转载,接着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报纸相继转载。于是,究竟什么是真理的标准?是实践,还是“最高指示”,或政治权力?这样一场讨论就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了。震动之巨大,争论之激烈,远远出乎人们的意料。…  相似文献   
24.
一、什么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给出一个明晰的科学的界说。我认为,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到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基本奠定和社会经济关系比较完善,这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此后,就进入高级阶段了。为什么说这就是初级阶段呢?因为这一阶段既区别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又区别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那末,初级阶段同它以前的过渡时期以及同它以后的高级阶段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是什么呢?(这也就是这个历史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25.
这篇文章论述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讨论了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区分了马克思主义宏伟理论体系中极其丰富的原理的不同层次及其时空界限,并阐明了这种区分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在自我更新中保持青春活力的命题,指出:自我更新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本性,与时代保持最紧密的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活力最重要的条件,是它的生命的最深厚的源泉。文章结尾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门学说,而且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的学说。恩格斯教导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最后援引恩格斯的一段教导点明全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26.
本刊2000年第1期发表了段若非(以“本刊研究员”署名)提出的《十个问题》,有的报刊作了报道和转载,2000年4月1日《领导广角》杂志特约记者就此采访了段若非,并在该刊今年第5期上刊登了段若非就这十个问题发表的谈话,现予以转载。  相似文献   
27.
问:现在,您对理论界和思想界的争论的情况怎么看?答:最近几年,意识形态的争论是非常激烈的。可以这么说,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就存在争论。但是最近几年,这个争论激烈的程度是超过过去的。  相似文献   
28.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本书,它是为2003年报考研究生的人编写的,书名为《政治理论辅导讲义》,书的封面上方特印“考研必备(2003年版)”一行大字,足见这是一本新书,书中的观点当然也是至今还在流行的观点。该书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时,写下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29.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在当前,着重指明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作用或功能,对于澄清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误解,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根本性质的意义。因此,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世界观这个命题,作些学术理论探讨。有的读者看到这里,也许会这样想:这样一个常识问题,还值得多用笔墨详细探讨吗?  相似文献   
30.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研究、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很多。今天,我想就最基本的问题,谈一些意见。我今天所讲的,仅仅是在学术范围内讨论问题,仅供同志们研究这个问题时参考,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真正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如果连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真正弄清楚,那还说得上什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呢?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在欧洲文明、特别是欧洲近代文明的背景下,在社会主义运动推动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