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和谐”关键在于”和”字。《说文》:“和”,相应也;《广雅》:“和”,谐也。和谐社会的目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前景: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和谐社会的达成一直是人类社会几千年追求的目标,而要达到这种状态,青年在社会中起着极大的示范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青年应该承担这样一些职责:  相似文献   
22.
新闻学在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伴随其成长,出现了多次论争,最具代表性的是三次关于"新闻商品性"的论争。新闻业在新世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朝着更加职业化、专业化演进,同时,对于新闻商品性的理解也更加深入、透彻、全面,为今后新闻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照和启迪。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相关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本文考察和分析了当代中国的城市青年在经济改革的背景下,政治参与状况及政治参与意识所呈现的四个特征:对稳定和发展等基本政治原则抱有积极的认同, 在经济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对突出的社会问题比较关注,政治参与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参与行动的分离;同时,由于经济导向以及政治参与途径和方式的问题,导致一定范围内的“经热政冷”的出现,而这种状况的出现又是与一定时期盛行的价值观取向分不开的。经济开放带来的经济功利主义取向,使得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在青年中占据一定的比例,然而在以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为主导的实践行为中,当代青年往往将这种价值取向进行极端化的理解,比如,把改革的负效应当成正效应接受,放大个人的需求而弱化共同体的公共利益。文章认为,在对这些价值观的误解基础上形成的行为取向,最终会导致政治参与的意识和理念的分散,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参与力量,相反会形成干扰政治发展和稳定的负面力量。  相似文献   
24.
帝国思维与和谐世界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交往理念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改变了旧有的帝国思维模式。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世界秩序的发展变动经历了一个不断冲突和共存的过程。认真审视世界文明之间的互动,建立公正的国际对话机制,发挥好世界组织和区域组织的积极作用,这是建构和谐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国有企业是由国家投资,资产与收益归国家所有,责任及风险由国家承担的企业。当前国有企业面临诸多的矛盾和困境。归纳起来,笔者认为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26.
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段钢、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体现着的政治本色,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综合地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理想、好恶和追求,形成衡量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基本价值尺度,影响、制约着共产党人的思想动机和行为规范。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27.
1977年8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恢复了"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高考制度。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满怀热情走进了期盼多年的考场。恢复高考制度是中国教育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高考制度的恢复给所有考生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和权利,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政治、经济的各项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200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纪念之年。本刊编发一组短文,为了纪念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也为了探讨高考制度不断完善的明天。  相似文献   
28.
高奇琦  段钢 《求是》2013,(1):57-5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创新和深刻变革,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干扰和阻力。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在我们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也存在各种思潮,企图影响我们坚持已经选择的正确道路。这其中就包括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历史是我们面对现实、走向未来的镜子。客观、全面地了解历史,避免陷入片面性的误区,在当前形势下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9.
关于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构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垄断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反竞争的行为。各经济主体利用自己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限制和排斥竞争 ,从而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反垄断法作为经济法的核心 ,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竞争行为 ,维护市场新秩序 ,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现阶段市场不成熟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 ,企业限制竞争的现象频频出现 ,制定反垄断法势在必行。本文就反垄断立法构想及必须解决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反垄断立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一)建立和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 ,保护竞争主体平等竞争的机会市场经济体制实际上是一种竞争性的体制。每个…  相似文献   
30.
九十年代:市民文化的两难境地上海社科院段钢近年来,不少学者纷纷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当前中国文化建设上,试图构建一个与市民社会理论相对应的市民文化的宏大框架。严格地说,当前市民文化的价值规范、趣味取向和操作方式仅是一种“准市民文化”、毋庸置疑,这种“准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