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7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1篇
法律   143篇
中国共产党   181篇
中国政治   134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北京语言学院将出版适合韩国学生使用的汉语教材中韩建交以后,在韩国掀起了一股学汉语的热潮,仅北京语言学院先后就接收韩国留学生两千多人,去年(199年)一年就有一千多人来北京语言学院学习,他们有读硕士学位的,有读四年制学士学位的,还有读短期速成班的、此外...  相似文献   
5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日益从注重知识和技能转变到注重人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校一方面要不断实施继续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的空间配置找寻一条经济、快捷又富有成效的途径。同时,要努力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试方法等的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53.
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确立了分权运行的“依法行政”原则。“依法”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一个法治国家里,“依法行政”则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 “依法治国”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略。公安消防机构依法行使国家消防监督管理职权,在“依法治国”这样的大环境下也必然要求其权力的行使要依法进行。  相似文献   
54.
为骗取巨额保险金,一个女老板在一个病理专家的“掩护”下,竟无病装癌,甚至假戏真做,忍痛化疗……公安机关果断出击,终揭真相。  相似文献   
55.
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虽然在国际社会获得了广泛的一致性,但对其具体内容,仍是莫衷一是,本文以“区域”及其资源为切入点,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探讨了该原则的本质、内容及实践,并结合我国国情,简要阐述了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与我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
57.
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列举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据此提出符合国情并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的更具操作性的对策,以更好地解决贫困生的资助问题,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原则的实现,进而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8.
乐山具有独特的、不可复制的三江流域,港口应该是我市今后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本文按照"以港兴城,以城促港,港城互动"的思路,从打造"临港高新城"的金名片、建设港口码头、发展港口产业、兴建交通发达的现代服务区、构建低碳宜居的生态城五个方面,将乐山整体打造成为临港高新城。  相似文献   
59.
沈香  孙建丽 《党政论坛》2010,(11):28-29
一、上海经济转型的实质与目标 2000年以来,上海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基本不相上下,相对于90年代的30.9%,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但是很长一个时期,第三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占比没有明显的突破,直到2008年第三产业的占比才超过50%,达到了53.7%,仍距一般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占比70%很遥远。  相似文献   
60.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在中国儒家和谐思想语境下,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倾向于主体对于客体的顺应与统一,反对以主体强行征服客体的姿态实现压制性的和谐.从主体自身的角度上说,是对于人的受动性本质的理性认识,从客体自然的角度上说,则是对宇宙永恒的充分肯定.作为这种和谐的最高境界则是超越主体受动性和自然永恒性的"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