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95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1997年秋.秘书将一封来自湖南的普通信件放到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办公桌上.该信内容大意是:一位教师新建了一栋红砖结构的小楼房,想请朱副总理“题几个字”,以便“让满屋生辉”.不了解内情的人定会认为写信人不知“天高地厚”.然而,千真万确,百忙中的朱副总理不但认认真真地读了这封乡下来的信,而且,还欣然命笔,写了一段“白纸黑字”.  相似文献   
92.
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是苏区德高望重的革命先驱,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部长”兼“苏维埃最高法庭主席”,善于调查研究,坚持秉公执法,顶住各种干扰,被广大群众誉为“何青天”、苏区“包公”。 1932年5月,一封举报瑞金县委组织部长陈景魁的信送到何叔衡手中,信中说陈景魁滥用职权,向群众摊派索要财物,利用地痞流氓欺压群众……何叔衡阅后一怔:共产党内竟有这等“组织部长”!他决定亲自带几个人到黄柏村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93.
1977年国庆节期间,袁世海所在的中国京剧院排演了一部表现义和团妇女反帝抗清的历史剧《红灯照》。当时的中央领导、在京的政治局委员来到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观看演出。  相似文献   
94.
陈赓与宋希濂都是战将,却分属国共两个营垒,他们之间的交往别有风趣。 1923年,陈赓和宋希濂决定去找孙中山的革命政府,他们从湖南湘乡出发,经过十几天的艰苦行程,终于到达广州。他俩即去报考当时由程潜等主持的广州讲武学校。经考试,两人同时被录取,孙中山组织北伐,程潜被任命为鄂军总司令,不能顾及校务,广州讲武学校被迫解散。陈赓和宋希濂被分在黄埔军校第六部。毕业后,陈赓留校工作;宋希濂被派往东征军,开往前线作战。陈赓在校工作不久,也开往前线,与宋希濂并肩战斗:之后陈赓和宋希濂又一起参加著名的北伐战争。  相似文献   
95.
联合国会议每年在9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二开会.1976年9月,由于毛泽东的丧事还没有办完,乔冠华赶不上联大的开幕式了.自从乔冠华1971年第一次率团开赴联合国,已经代表中国出席了五次会议,这次是第六次.尽管乔冠华已经失意,但是参加联合国会议还非他莫属,他熟悉情况,有国际会议的丰富经验,别人一时无法取代.他只好等主席追悼会结束再去美国参加联大会议.  相似文献   
96.
朱传德1930年出生在山东省夏律县大朱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受尽了苦难。1947年,他不顾父母的阻拦,毅然报名参了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训练团学通讯专业。一个月的学习训练结束后,他被分到通讯班,主要任务除接转电话外,就是把译电员翻译过来的电报送到二野首长手中。从此直到1951年2月,他一直呆在邓小平身边,为邓小平当了4年通讯员。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后,怀揣两枚军功章的朱传德退伍回到生他养他的大朱庄以后,娶妻生子、专心务农。  相似文献   
97.
1952秋至1966年,王恩茂在新疆担任党政军和生产建设兵团的领导工作,新疆的工农牧副业都有很大发展。不料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灾难降临了。历史清白,为政清廉,生活小节无疵的王恩茂也未能幸免,遭围攻和“炮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骆岚和儿女受株连,一个儿子被炸死,一个儿子被打瞎一只眼。幸亏毛泽东、周  相似文献   
98.
1979年1月4日,黄克诚拿着一个厚厚的纸包,亲手交给中共中央新任秘书长胡耀邦。胡接过纸包打开包在外面的旧报纸,看到发黄的稿纸和笔记本上那苍劲有力的笔迹,便急切地翻阅起来。  相似文献   
99.
抗日名将张自忠原为宋哲元第二十九军的师长,因屡建战功,被委任为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虽然治军有方,但因他吸毒成癖,致使全军上行下效,严重影响了战斗力。1939年李宗仁去张部视察时,曾劝其戒毒,张自忠也曾当着李宗仁及团以上军官的面销毁烟具,焚烧烟土,但后来还是难敌‘阿鞭蓉’(鸦片)的诱惑。  相似文献   
100.
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飞机外逃,消息一经证实,有人立即提出用导弹打掉.毛泽东摇摇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而伯伯曾拿着话筒向林彪乘坐的三叉戟喊话:"林副主席您无论在国内哪个机场降落,我周恩来都去机场迎接."接着,为了处理这一突发事件,伯伯吃住在人民大会堂,几乎整整三天三夜没合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