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篇
法律   175篇
中国共产党   133篇
中国政治   235篇
政治理论   63篇
综合类   15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信访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 自先秦时的"谏言"起萌芽,至唐朝发展相对完备,至清朝"京控"发展至成熟. 而在现代,1971 年,《红旗》 杂志刊登《必须重视人民来信来访》一文,第一次公开把人民来信来访称为"信访". [1]从此,"信访"成为了一个有特定社会内涵并且被社会认可的专用术语. 信访是公民为维护个人或公共利益采取的有针对性的诉求活动,是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的体现,是公民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达方式, 有利于国家机关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冲突.涉检信访工作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检察机关的建立、变迁、发展而不断演进,在不断的演进过程中,涉检信访处置中的问题也不断凸显.本文拟从涉检信访的沿革入手,厘清涉检信访之含义,分析涉检信访处置中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22.
在场域理论工具下,本文分析了社会组织场城内的行动者及其关联而成的权力格局,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以及再均衡的制度设计.当前社会组织场域处于定型初期.人力、资金从行业外大量流进,纷纷“抢滩”,以取得优势位置.不可避免的复制了场域外的资源组合,其最后的结果是将社会组织场域分割成不成的次结构.虽然可以在宣传上制造概念,但依然缺乏实践诠释,这是基于行业内流动的情况分析.其他场域的品牌进入社会组织场域,天然就与在未来有较大可能性获得成功的人结盟:这是基于经济利益的逻辑或者权力层级的逻辑.但这两种逻辑恰恰与社会组织场域所预期的共同逻辑不一致.基于行业内流动情况分析,笔者对当前社会组织场域内权力分布关系的判断是:行业上层力量植入与下层力量原生并存,两者之间出现断裂而无法正常流动.  相似文献   
123.
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港口的发展,现代化港口是增强区域竞争优势的高效便捷通道。我国应通过对沿海各港口进行功能定位,突出专业化特色,提高运作效率,加强各类港口的合作关系,形成整体合力,从而带动我国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4.
鲁迅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  相似文献   
125.
本文论述了“破案留根”与“抓把柄建立耳目”的区别 ,分析了毒品案件侦查使用“破案留根”方法的理由及针对对象、审批方法和对留根对象的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6.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各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发展有了新的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存在很大差距,刑法及与刑法相关的法律中的环境刑事立法均有不足,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构筑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7.
孙媛媛 《法制与社会》2010,(19):177-178
王斌余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因数次讨要工钱无果,愤怒之下连杀4人,重伤1人,后被法院判处死刑。该故事的结局是悲惨的,但是带给我们的反思却是深刻的。本文旨在透过该案来发掘其背后的社会问题及其社会问题的法理意义。继而从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出发,以农民工为典型,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以及分析和探讨和谐社会法律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28.
论城市社会面的治安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会面与市民的关系极为密切,其治安状况直接影响到市民的安全感。当前,影响社会面治安的主要因素是某些多发性犯罪,而要从根本上消除犯罪困难很大。公安机关应当转变思路,通过消除犯罪所需的时空条件和被害人条件来减少犯罪实施的可能性,进而减少和消除犯罪,实现社会面治安的迅速好转。  相似文献   
129.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古籍研究室在发掘和抢救民族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一部重要的傣族古籍文献——《巴塔麻嘎捧尚罗》。这是一部创世史诗性质的巨著,州民委已于一九八七年上半年将这部史诗的汉译本编印成内部资料,引起了社会上和民间文学界的重视。可以说,它是我们开  相似文献   
130.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中断外交关系,到1987年10月,已届二十年。两国之间能否恢复外交关系,两国之间的关系何时才能进一步正常化,不但东南亚地区各国为之关注,亚太地区亦为之瞩目。因此,探讨中印(尼)之间关系正常化的前景,不但是当代国际关系中值得重视并加以研究的一个课题,而且对中印(尼)两国以至对东南亚各国都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