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奥巴马不可能把美国目前这种被主流称为经济结构"高度现代化"、实质却是过度泡沫化的金融资本经济再改回为制造业经济。金正日领导下的北朝鲜虽然遭遇饥荒,也不可能把已经超前现代化的农业和过度城市化的人口结构再改回为原来状态。就此而言,在求助于洋、求助于城都无济于事的时刻,求助于野、求助于农或许是一个国家获得转机的重要基础。世纪之交的中国出现的第一个重大变化是生产过剩———产业扩张遇到了资本主义的一般内生性矛盾;继而是金融资本异化———顺应这种内生性矛盾的、与货币化加快随之而来的规律性结果。而第二个重大变化是,发生了社会结构的或者说阶级结构的变化,即在社会最大基础———小资产阶级成分的小农(简称"小资")之上,因为拥有了3亿多人口的中等收入群体,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级(简称"中资")国家,产生中资向大的垄断资本要权的斗争过程。而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是,一定得保住小农作为小资的地位,或者说保护小农土地不被外部资本抢占。而唯一可行的路径是,尽可能帮助他们形成足以与外部主体对等谈判的农民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32.
村社理性:破解“三农”与“三治”困境的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村社理性视角分析了破解三农与三治困境的进路。农村社区因能够内部化处理成员合作的交易成本,并形成组织租,而在要素配置与社会治理领域具有弱化风险、维护稳定的作用。这既可以提高农户的福祉水平,也有助于实现整体社会的稳定,并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相似文献   
33.
温铁军 《理论前沿》2008,(13):13-16
自中国开始追求工业化以来,中国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就被裹挟入整个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之中,不再是单纯的农业或农村问题。20世纪以来“政府公司主义”的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农村发展领域的基本问题不可能是农业问题,而可被归纳为在城乡二元结构社会这个主要体制矛盾的制约下包括农民、农村和农业等三个维度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34.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要实现“三新”其一,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城乡差别越大,农民就越会为了短期的收入增加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既难以形成城市的食品安全供给,也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就要改变以往简单化地加快城市化的倾向,全社会都来更加关注并致力于农村的综合发展。其二,农村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农业经济问题相比,农村的社会问题显得更为严峻。一些地方不仅生产靠老人妇女,而且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家庭内部的很多矛盾很难协调;再加上一些基层组织松懈、制度涣散、文化生活缺失;农村的治安、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35.
张謇的经营特点是“土产土销”,即县域经济综合一体化,构建本地化内循环。为了完善本地化综合发展,需要营造好的经营环境,企业就一定会开展社会建设和体现“空间正义”的综合性开发。张謇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重构县域经济综合发展的制度基础,而这种在地化的发展经验,也为今天我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提供了注脚。  相似文献   
36.
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全面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问题的意见》(一号文件),努力营造一个重视“三农”问题、保障粮食安全的社会舆论,本刊特约请几位专家学者,就一号文件与“三农”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37.
2 0 0 2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 ,国内在许多体制方面需要逐渐与国际接轨。世界经济的衰退势必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随着国民经济调整的基本完成 ,2 0 0 2年我国的经济形势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呢 ?就此问题 ,本刊与北京东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热点研究》编辑部联合召集在京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工作者欢聚一堂 ,探讨中国改革的方略。现刊登这次座谈会的部分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38.
破解小农国家的困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本来就不是一个农业大国,因为农业大国一般都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比较大的份额。中国其实是一个小农国家。中国的问题不是农业问题,而是三农问题。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民、农村、农业。  相似文献   
39.
靠“土地私有化”解决农村问题是南辕北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计划还是市场,当这些本源于西方的外来制度面对发展中国家传统的经济基础时(如中国这种高度分散而且剩余太少的传统小农经济),都有交易费用过高导致的制度成本问题,因此,才需要有中国自主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0.
落实“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的发展战略,有赖于强化农业和农村教育。目前高等教育出现的淡化农业农村教育的倾向与执政党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发展目标不相适应,应该认真调整教育结构和内容:一是在教育上落实对农业农民的“多子”政策;二是在与“三农”相当的教育领域推进创新型国家战略;三是凡国家财政支持的公立高校,都要承担起配合新农村建设,为“三农”服务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