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50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1927年4月6日,高玉宝出生于辽宁省瓦房店孙家屯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他小时候很想读书,但因家境贫困只上过一个月的学。1936年,高玉宝随父母逃难到了大连。为了生计,年仅9岁的他就进入日本人开办的玻璃制品厂当童工,后来,又相继到日本人开的耐火砖厂和电瓷  相似文献   
12.
熊坤静 《湘潮》2012,(7):20-22
创建于1958年秋,座落在新疆南部塔里木河畔的军垦新城阿拉尔市的塔里木大学(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10个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有各类在校学生1万多名的综合性高等学府。  相似文献   
13.
熊坤静 《红岩春秋》2014,(10):68-70
正《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魏巍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战地通讯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官兵拼死守卫松骨峰的英雄事迹,一经发表即在国内引起巨大轰动,从此"最可爱的人"也成为了志愿军的代名词。这篇影响和教育了新中国几代人的红色经典作品究竟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其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在革命烽火中成长魏巍,原名魏鸿杰,1920年  相似文献   
14.
熊坤静 《党史博采》2014,(12):55-58
李准是我国亿万农民最熟悉和热爱的蒙古族优秀作家,也是当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同时在小说和电影两个领域都卓有成就的杰出作家。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他共创作发表长、短篇小说50多篇(部)、散文集两部和电影文学剧本20余部。其中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湎世后,反响强烈,影响广泛,成为我国最早反映土改后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文学作品。它描写的是农民张栓因为倒卖“牲口”而欠了账,想卖掉土改时分的土地,再用还债剩下的钱去继续做生意;  相似文献   
15.
正陆柱国,原名陆祖柱,1928年10月12日出生于河南省宜阳县城的一个贫民家庭。1948年3月洛阳解放,陆柱国积极报名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被分配在第4纵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从此走上军旅文学创作之路。经过60多年的不懈跋涉,陆柱国已成为一位在小说和影剧创作两方面都卓有成就的我国当代著名军旅作家。废弃碉堡中创作《上甘岭》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伊始,已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代作家袁静、孔厥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新儿女英雄传》,以冀中白洋淀为背景,全面地再现了抗战8年中敌后人民游击队艰难发展、不断壮大的光辉历程,生动地表现了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那么,这部通俗流畅、引人入胜、影响广泛的红色文学经典,究竟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幕后花絮呢?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代作家冯志以其抗战时期在敌后武工队的战斗经历为素材,创作的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描写了冀中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同日伪军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讴歌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战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赞美了中国军民在强敌面前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那么,这部影响广泛、享誉中外的红色文学经典究竟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8.
正1923年7月15日出生在河北省静海县一个贫农家庭里的冯志,原本名叫冯禄祥。他自幼父母双亡,只在本村小学上过4年学,11岁时辍学务农。七七事变后,15岁的冯志怀着抗日救国的强烈愿望,离开家乡,参加了八路军,被分配到冀中军区第9分区政治部。1942年5月1日,侵华日军纠集日、伪军5万余人,在飞机的配合下,出动坦克、汽车几百辆,由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  相似文献   
19.
王震长征轶     
1934年8月7日,为摆脱湘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的危局,遵照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的电令,任弼时、肖克和王震对红六军团进行了改编,并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之后,便率领红六军团告别了多年相依为命的湘赣父老,离开了湘赣苏区,从永新东南的牛田和泰和的津洞地区出发,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线,踏上了漫漫长征路。10月24日,红六军团在印江县木黄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的称号)胜利会师。尔后,红二、六军团奉命进行了整编,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王震担任红六军团政委。此后,两支部队始终相互策应、并肩战斗,直至1936年10月下旬长征胜利结束。在两年多的艰苦岁月中,王震将军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本色给广大红军指战员留下了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熊坤静 《世纪风采》2008,(11):42-43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于1933年初出版后,立即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瞿秋白在《〈子夜〉和国货年》一文中高度评价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瞿秋白的预言被后来历史的发展所完全证实。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国内拥有众多的读者,而且已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多种文字,国际影响也十分广泛。日本著名文学研究专家筱田一士推荐开列的20世纪10部世界文学名著名单中,便有《子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