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高干部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采取一系列措施,组织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这次学习运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当代中国继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提...  相似文献   
12.
对邓小平“宜粗不宜细”原则的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宜粗不宜细”是党史界的敏感话题,至今尚未见到专门阐述这一原则的文章。党史界一般认为,“宜粗不宜细”原则是邓小平在主持历史决议起草工作时提出的,它是指导党史研究的一条重要原则。但“宜粗不宜细”的主要观点在决议起草之前即已提出,而且,邓小平针对的是处理重大历史问题,并非党史研究;它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处理特殊问题的特殊原则,不能笼统地套用于党史研究。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国权与人权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的国权与人权观王先俊,朱锐国权与人权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敏感的实践问题。邓小平作为当代世界著名政治家,站在全球和历史的高度,用宽阔的视野审视和分析了这一问题,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国权与人权理论。在国权与人权问题愈来愈成为国际国内重要...  相似文献   
14.
论干群关系的调节王先俊干群关系是党群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其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党群关系的状况。对干群关系的调节进行分析研究,会有助于我们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改善党群关系,加强党的建设。一干群关系在运动和变化中会因其发展程度不同而呈现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能够为人类和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共同追求的光荣梦想,是伟大"中国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关于"应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思想,不仅比较完整地回答了中国为什么应对人类有较大贡献,以及如何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问题,而且集中阐述了与之相关的中国将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取向,并向世界昭示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6.
"文革"结束后不久,面对如山积案和迫在眉睫的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提出处理重大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同时反复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宜粗不宜细"原则在概括总结和抓大放小层面上,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在适当规避层面上,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实现了规避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陈云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员干部的"学习"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他认为学习是共产党员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和责任;党员干部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中国历史、时事政治、自然科学和哲学知识学习;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到实践中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中共历史学功能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期实践中,邓小平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共历史学功能观,这些功能在实践中的运用,又使中共历史中蕴涵的丰富智慧内化为邓小平个人的能力素养和我们党制定方针政策、发展思想理论的重要政治资源,并结出了丰硕成果,而这些成果的取得又得益于邓小平所运用的如下几个方法: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化成败为财富,肯定成绩,直面失误;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侧重宏观,探求规律;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立足现实,反观历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继承前人,侧重创新.邓小平关于中共历史学功能的观点对于中共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增产节约和反对浪费,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一项应急之策,更是当时确立的国家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上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和反浪费运动。这场运动所取得的成效,不仅使我们克服了当时的财政经济困难,保证了抗美援朝的顺利进行,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党的自身建设,纯洁了党的作风,净化了社会风气。这场运动所积累的经验,则是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20.
文化选择的核心问题是文化道路的选择。鸦片战争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是每一时期、每一思想派别首先关注的问题。他们都试图对其作出新的反省,提出新的解决方案,而这种反省又总是在中西文化的撞击、比较、会通的大背景中进行的。“五四”时期也依然如此。在这一时期,随着中国近现代历史所发生的重大转折,中国思想界的主流从盲目效法西方文化发展道路的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发展道路。文化选择的这一转轨,直接影响了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五四”时期不同思想派别的文化选择是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作出的。这一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