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2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河由省三门峡市湖滨区机关在党员教育活动中本着“着眼于创新、立足于实际、重在于坚持、求之于实效”的原则。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总结出具有机关特色的教育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2.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同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 ,大局与局部 ,改革、发展、稳定 ,重点与一般 ,主体与多样 ,创新与借鉴等辩证统一关系 ,成功地解决了国际国内一系列重大问题 ,形成了一整套特色鲜明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极大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53.
<正>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民法学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自己的不足。比如,在学术观念方面,还存在一些思想上的束缚和认识上的局限。总之,中国民法学要大发展,就需要有观念上的大转变。我认为,当前我国民法学的观念转变有两大任务,一是清理苏联民法学的影响,二是摆脱概念法学的束缚。其中,第一项任务为尤为紧迫。一、关于清理苏联民法学的影响我国在50年代和80年代曾较大规模和较为系统地引进和接受苏联民法学。由于前苏  相似文献   
54.
让与担保在我国物权法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陆法系一些国家的物权制度中,让与担保制度是一种由学说和判例发展起来的、以习惯法和特殊法的形态存在的担保制度,它在传统大陆法系的物权体系中很难准确定位。在我国物权立法中,无论是从动产还是不动产的担保制度来分析,现有的担保制度、现实的社会信用状况以及商业实践都在证明:中国的物权立法不存在建立让与担保制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55.
在国际技术贸易实务中通常有所谓“软件”和“硬件”的说法,前者主要指技术知识,后者主要指技术设备。目前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往往采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办法。这是因为技术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若引进先进技术,必须解决其现有设备不适于应用引进技术的问题;若引进先进设备,又必须解决其现有技  相似文献   
56.
宅基地如何进入市场?——以画家村房屋买卖案为切入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画家村房屋买卖诉讼轰动一时,以宣告合同无效告终。然而,两审法院的裁判依据却值得推敲。法院的无效判决,体现了对宅基地使用权的身份性以及房地一体原则的固守。然而,在宅基地及其地上房屋的流转问题上,一味固守封堵型政策无法真正维护农民利益,甚至不能给整个社会带来正面利益。制度创新之道在于均衡中求共赢。如果发掘传统物权法的制度资源,借助权利层级构造的手段,在宅基地使用权上设立地上权,则可不必触动土地公有格局和宅基地使用权身份性的底线,而为宅基地及其地上房屋开辟出入市流转的合法渠道。  相似文献   
57.
出版是文化的一部分,但它不是文化本身,出版只是文化传播与继承的媒介和手段。出版无疑也是一种经济现象,在当代发达国家中,出版产业相当发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相当的惊人。 出版是文化的一部分,它的结果或者说产品或是出版物,出版物的价值体现在其中的文化含量之中。一本图书,有其特定的文化含量,那就有了价值;没有文化  相似文献   
58.
朝霞是绚烂的,她呼唤日出,释放美丽:晚霞是神圣的,她燃烧自己,孕育黎明。有着47年党龄的三门峡市湖滨区退休教师于环,便是一抹令人敬佩的晚霞。  相似文献   
59.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法律纠纷,急需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风险进行明确划分和适当分配。从法学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四类,其中最重要的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该产品的各方当事人之间是一种信托法律关系。对理财产品应实行"监管分业,产品混业"的管理制度,理财产品的品种不宜过多,应推出标准化的理财产品。银行在理财合同中设定的终止区间,侵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应认定是无效的。在理财产品的质押问题上,应通过行政法规来弥补《物权法》的不足。在理财产品的诉讼中,只有在银行有过失的情况下,才对理财产品的亏损承担赔偿责任。我国应修改《商业银行法》,将理财业务纳入该法的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60.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质押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一种可转让的财产权,可以成为质押的标的,现实中也有质押的需求。然而,我国目前尚无关于理财产品质押的法律规定,理财产品质押也无法进行公示,不具有对抗作用,不具有优先受偿权和质权保全权。笔者建议制订行政法规来确立理财产品的质押权,通过网上进行质押权公示。质权人可以不通过公开拍卖的程序直接实现债权的抵销权。在理财产品质押制度中,除非委托理财合同有约定,债权人不能采取强行平仓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