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是党中央适应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提出的重大任务。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1946年末,通河县境内的土匪己经基本肃清,社会稳定。通河县反奸清算斗争,已将日伪的土地和清算出来的地主富农的土地,无代价地分给了无地和少地  相似文献   
53.
“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民 《唯实》2015,(7):87-90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特别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风生水起,并得到除美、日之外的广泛响应,由此引起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秩序重构问题的广泛讨论,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存在颇多争议。国际秩序,体现国际行为体的话语权,而话语权是以硬实力和软实力为后盾的。国际秩序由国际格局决定,而国际格局的形成与变动取决于力量对比。无论国际秩序还是国际格局,一旦形成,必然保持其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54.
王志民  李纪 《世纪桥》2009,(22):48-51
通河县红林善德敬老院院长汪晓影,今年45岁,2004年12月参加政协通河县第五届一次委员会议,为县政协委员。 汪晓影从2002年4月30日办了“红林善德”敬老院,现已七年了,她对人们说“我愿做三无老人的女儿”。80岁的金玉奎老人说:“晓影就是我们的女儿。”  相似文献   
55.
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创造,几十年的历史发展证明,这一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符合我国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的客观需要,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加快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后的劳动教养应该是集行政处罚、刑事处罚与保安处分于一体的一种处罚。改革后的劳动教养法则应当是一部集组织、实体、程序和执行为一体的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的部门法,隶属于刑法体系。  相似文献   
56.
齐鲁文化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是孔子诞生和儒家思想产生的文化基础,也是两千年来所有海内外华人亲近孔子、追寻思想之根、寻找精神归宿的家园。深入分析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挖掘其在当代密切海内外华人关系中的作用,对于推动侨港澳台工作、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讲清楚”的要求,这既是交给我们的历史任务,也是今后传统文化研究的方向。我理解,讲清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外国人、向国际社会讲清楚,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历史的中国和当代的中国,促进改革开放和世界文明对话,推动世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8.
孔子与齐鲁     
王志民 《春秋》2010,(1):31-36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代是中华文化史上群星璀璨、伟人辈出的时代,是区域文化大放异彩的时代.也是文化经典光照千秋的时代。基于此,又有人称这个时期为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  相似文献   
59.
欧阳钦在担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工作的期间,两次视察通河,深入指导通河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0.
确认执行能力是案件执行的内在要求和实现条件 民事案件的执行是当事人权利义务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这在司法实践中已逐渐引起重视;但对执行能力,却很少具体探究,有些案件即因“无执行能力”而搁浅。这种习惯的思维定势,形成了执行工作的障碍,使有执行能力的人规避法律,逃脱执行;无执行能力的人的案件又未能及时中止执行,以致执行案件逐年堆积。 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力点在于准确认定民事执行能力。所谓民事执行能力,是指负有义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