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王晋林 《传承》2014,(1):28-2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为革除社会恶习,促进农业生产建设,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改造"二流子"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不仅是边区社会改造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农业生产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兴修水利的政策,促进了边区粮食产量的迅速增长,推动了边区农业生产建设的快速发展,为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推进边区各项建设事业中,从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大力实施发展卫生事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使妇幼保健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为促进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对私营商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和扶持其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成为边区私营商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这项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边区私营商业的发展,对于繁荣边区商品市场,配合公营商业保障边区军民的物资商品的供给,推动边区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王晋林  许瑞源 《传承》2013,(3):35-37
党校是培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是增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分析新时期党校教学与管理改革面临的时代背景,进一步分析新时期下党校教学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新时期下党校教学及管理改革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26.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政策与实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进行的成功实践.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陕甘宁边区成为新民主主义类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土地问题的正确政策和成功实践是主要原因之一.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政策和实践,是陕甘宁边区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7.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和发扬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对于坚持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共创伟业,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8.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适应新的国内革命形势的需要,加强党在甘肃的工作,中共中央西北局重新建立了中目共产党甘肃工作委员会(简称甘肃工委),工委机关设在陇东解放区庆阳城内,领导甘肃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革命斗争。甘肃工委重建后,陆续派出大批党员干部进入国民党统治区,恢复原有党员的组织关系,发展新生力量,建立党的基层组织,逐渐打开了工作局面。由于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甘肃工  相似文献   
29.
解放初期甘肃在进行各项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造的同时,通过开展宣传和贯彻《婚姻法》,从根本上摧毁了创办买卖、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广大劳动妇女获得了解放,确立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新型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3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赈济救助和抗灾备荒的政策和措施,组织和领导边区人民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生产,积极开展抗灾备荒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