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62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1.
大事综览     
2005年7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一、胡锦涛出访俄哈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胡锦涛主席于6月30日至7月6日对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元首会议。胡锦涛访俄期间,中俄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中俄联合公报》以及能源、金融、电力等领域的一系列合作文件。《联合声明》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赋予了新的内涵,是胡锦涛主席此次俄罗斯之行取得的重要成果。访哈期间,两国元首一致认为,中哈关系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为了促进睦邻友好和…  相似文献   
12.
祝彦 《世纪风采》2009,(1):27-30
无论是蔡元培,还是陈独秀,许多人都很熟悉。对于陈独秀,无论是从中国共产党历史方面,还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方面来讲,他无疑都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而对于蔡元培,无论是就中国近现代史,还是当代历史,把他的名字与今天仍然是年轻人向往的学府——北京大学联系在一起,无疑是为大家所熟悉、且充满崇敬之情的!  相似文献   
13.
祝彦 《世纪风采》2007,(8):29-32
2007年1月15日20时30分,人民敬爱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七届中央委员和八大政治局成员中最后辞世的老同志,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老之一,薄一波同志永远离开了他所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享年99岁。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托派"是怎么形成的从历史渊源上看,"中国托派"的形成来自遥远的莫斯科。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在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上发生了分歧。斯大林主张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并在遭受国民党右派进攻时,要求中共妥协退让;而托洛茨基则"坚决反对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中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曾在上海加入暗杀团,直接参与了1905年吴樾在北京炸清廷五大臣的暗杀活动。暗杀活动的屡次失败,促使陈独秀摒弃血性反清的暗杀形式,组建了革命组织岳王会并任总会长,积极联络新军,进行武装暴动。陈独秀拒绝加入同盟会,对同盟会一些人的了解甚至影响了他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美国宣布向台湾出售爱国者导弹。6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允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向台湾出售“爱国者-3”导弹;30日,奥巴马政府正式通知国会,决定向台湾出售60架“黑鹰”直升机、  相似文献   
17.
大事综览     
2006年2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国际原子能机构决定将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召开紧急会议,35个成员以27票支持、3票反对和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欧盟提出的一项议案,决定将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中国投了赞成票.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其突出表现就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得到了深化。具体表现在: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等方面的认识,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失败后 ,在中共党内普遍存在着急躁复仇的情绪。由于党内领导人也存在“左”倾思想 ,于是 ,把革命形势判断为处于“高潮”时期 ;相反 ,陈独秀却比较冷静地注意到革命形势的不利局面 ,从而提出了“低潮”论。这种在当时看来“右倾”的观点与论调 ,自然受到党中央的批评。那么 ,陈独秀的低潮论与“左”倾中央的高潮论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它呢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总结记取“文化大革命”沉痛教训的基础上,开始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进行不懈的探索与努力。尽管我们的现实生活在法治方面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总结这段历史,我们会认识到党对法治精神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