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62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中央在莫斯科召开六大。这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主要是为了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全党对中国革命性质的认识,从而制定出新的方针、政策和路线。这次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其本身就说明了共产国际、联共(布)和斯大林对这次大会的重视,以及对中国革命一如既往的“关怀”。由于六大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及八七会议后中央又犯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后召开的,革命形势异常严峻。因此,当时与会代表的心情都不是很好,据王  相似文献   
82.
祝彦 《党史博采》2003,(8):19-23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第一天,毛泽东主席就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1949年11月15日,周恩来总理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要求立即取消国民党政府代表团继续代表中国人民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两个月后,周总理又通知当时的联大主席、菲律宾外长罗慕洛:中国政府已任命如下人员为中国驻联合国各机构的代表: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张闻天任安理会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耿飚将军任军事代表团团长;冀朝鼎任经社理事会代表;伍云甫任联合国国际紧急救济基金会代表孟用潜任联合国托管理事会代表。1950年8月26日,周总理在致赖伊秘书长的函中又加了李一氓和周士第。  相似文献   
83.
大事综览     
2005年6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一、亚洲安全大会在新加坡召开。4日,由总部设在伦敦的国际战略研究所主办的第四届亚洲安全大会在新加坡召开,来自亚太及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国防部长、安全问题专家及相关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共同探讨亚洲地区安全问题及其所面临的挑战。朝鲜和台湾没有受到邀请。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崔天凯在会上阐述了中国的新安全观。崔天凯表示,中国对地区安全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始终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不但在长期的发展阶段需要和平、追求和平,将来即使发展起来了,仍然将坚守不称…  相似文献   
84.
在20世纪30年代,中(苏)俄之间因为历史的遗留问题,爆发了“中东路事件”。本来,这个事件是国民党南京政府为了反苏亲西方帝国主义,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挑起的。当时的中共中央在策略上应该揭穿国民党的阴谋诡计,但是当时的“左”倾中央却从“国际革命”的立场出发,提出维护(苏)俄国家利益的口号;相反,陈独秀则清醒地看到了“中东路事件”背后的企图,根据形势提出了恰当的口号。结果,引起陈独秀与当时的中央在“中东路事件”上的争论。  相似文献   
85.
从中国共产党人"寻路"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重要历史启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从中国实际出发,绝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相似文献   
86.
到2006年5月印度西孟加拉邦地区选举获胜为止,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成为印度历史上惟一一个连续30年赢得邦内选举的政党。印共(马)在地方长期执政的经验是: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始终不渝维护人民利益;坚定不移的纲领目标;重视“三农”问题;注重巩固群众基础;注意干部的廉政建设和协调各方关系。  相似文献   
87.
江静  祝彦 《传承》2006,(12):3-5
彭湃(1896—1929),广东省海丰县人,出生于一个工商业兼地主家庭。彭湃曾于1917年赴日留学,1921年回国。1922年,他开始深入农村,致力于农民解放运动。1922年7月,彭湃在海丰县建立了首个农民组织——“六人农会”,从此,彭湃以农会为组织依托,带领广大农民与剥削阶级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斗争。在斗争中,彭湃运用高超的斗争的艺术,利用敌人营垒矛盾,对陈炯明巧妙利用,对中间势力积极拉拢,孤立了反动派,同时又广泛发动群众与反动势力进行有理有节有据的斗争,成功驾驭了复杂的斗争形势,被称为是伟大的农民运动领导者,是“布尔什维克的策略家…  相似文献   
88.
2010年9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巴以和谈艰难重启。2日,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主持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在美国国务院进行中断近20个月后的首轮直接对话,寻求达成一项和平协议。第二轮对话14—15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双方同意此后每隔两星期举行一次会谈。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仍是巴以和谈的最大障碍,国际舆论对和谈进程普遍不乐观。埃及《今日世界报》13日分析称,当前巨大的内外压力使内塔尼亚胡既需要维持直接谈判,  相似文献   
89.
祝彦 《理论视野》2009,(6):43-46
陈独秀的思想和他的政治命运一样“坎坷”、“曲折”。从一个科举制度下的秀才,成为对封建主义进行猛烈抨击的民主斗士,崇拜西方的“法兰西文明”及其资产阶级民主;不久又因认识到西方民主的虚伪,而予以否定,转而追求社会主义制度及无产阶级民主;到了晚年,从超阶级、超历史的民主观出发,以“斯大林现象”为案例,又觉得资产阶级民主比无产阶级民主更加“具体”、“优越”,他的思想似乎又回到了“五四”时期对“德谟克拉西”的赞颂与肯定。从而也就形成了陈独秀“之”字形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90.
祝彦 《党史文汇》2001,(1):18-20
在五四运动时期 ,陈独秀曾写过一篇题为《研究室与监狱》的短文 ,文章不足 1 0 0字 ,但却充满了战斗的激情 ,鼓舞了当时大批的青年投身于追求民主与科学的进步事业中去。“我们青年总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 ,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 ,这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在陈独秀复杂坎坷的一生中 ,曾五次被捕入狱 ,既曾陷于北洋军阀的囹圄 ,也曾两度蹲过法租界的洋牢 ,最后一次则被囚于国民党的监狱 ,从历史意义上实践了他自己五四时期的倡言。一陈独秀的第一次被捕是在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后的 1 91 3年。辛亥革命前后 ,陈独秀在安徽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