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0篇
法律   79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诞生、嬗变的历史进程和当下所面临的社会背景上看,需要在《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中明确贯彻变革观。就内容而言,新《行政诉讼法》在行政诉讼争议解决功能的修复、行政审判权运作空间的拓展及运作环境的优化上已经初现了变革观的内在要求。为了使新《行政诉讼法》的实施能够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人民法院还应充分利用修法所预留的空间,在行政审判体制的灵活塑造、行政诉讼类型的有限改造、行政公益诉讼的适度开放等方面迈开步伐。  相似文献   
62.
质询权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询权是议会监督政府的一项重要职权 ,也是议会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质询权具有强制性、主动性、广泛性及有限性等特征。文章分析了质询权的法律意义及其基本架构 ,并探讨了完善我国质询制度必须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3.
章志远 《现代法学》2005,27(4):79-86
受具体国情的影响,各国立法有关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的设置存在较大差别,并在总体上呈现出三种各具特色的模式;同时,公民权利有效救济的基准、司法与行政比较优势的发挥以及司法最终原则的贯彻也是各国制度演进所表现出的共性规律。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的设置缺乏统一标准,既无助于行政纠纷的及时化解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甚至还会引发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相互侵蚀。应当在借鉴域外模式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取消行政复议终局型、重新设定行政复议前置型、严格限定迳行起诉型并大力推行自由选择型。  相似文献   
64.
[案例简介]2019年5月10日,何某某入职某公司从事水电工岗位,公司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5月13日 下午,何某某从公司出发去购买安装公司洗脸盆所需的下水弯头,其驾驶电动自行车路经某路口时摔倒,致脑部等多部位受伤.何某某向某市某区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该局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何某某通过行政诉讼未能使问题得到解决,遂向某区检察院申请监督.该院经审查后认为,某区人社局对何某某不予认定工伤错误.  相似文献   
65.
公共行政民营化的行政法学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共行政民营化改革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在行政法学的视野中,这场波及各国的改革预示着单中心的统治模式向多中心的治理模式的嬗变和新的行政法人文精神的生成,符合现代福利国家对政府的角色期待.公共行政民营化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接受现代行政法上法律保留原则的约束.公共行政民营化改革的顺利推行需要借助于正当行政程序的保障,而政府对公共行政民营化适度的重新规制则是避免这场改革陷入误区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66.
章志远 《法学杂志》2013,34(3):94-104
检视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文本变迁和实践运作,可以发现原本处于边缘化地位的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已经上升为当前行政审判的重要制度。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兴起既是人民法院努力优化行政审判外部环境和民众寻求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的结果,更与行政机关改善自身形象寻求外力合作治理的动向密不可分。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运作目前尚存在运动化、形式化和庸俗化的误区。为了保障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有效实施,应当坚持三步走的渐进式制度运行模式并辅之相配套的裁量机制、评价机制和公开机制。  相似文献   
67.
转型中国社会治理中频频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大多因官民矛盾的激化而引发。与时下流行的行政化解手段相比,通过司法这一理性交往渠道更能妥善消解群体性事件引发的危机。相较于个人诉讼及集团诉讼而言,团体诉讼因其所固有的制度比较优势,对部分群体性事件的化解更具实效。透过失地农民、出租车司机及环境污染受害者等三类典型群体性事件粗略的微观观察.可以为团体诉讼化解群体性事件机制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8.
苏州大学法学院杨海坤教授主编的《跨入新世纪的中国宪法学》(下称《跨入》)一书,由中国人事出版社于最近出版。该书是透视当代中国宪法学研究的重要窗口,它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征:第一,资料详尽,体系新颖。作为一本宪法学综述著作,《跨入》一书所引用的资料是极为丰富且十分可信的,它不仅涵盖了目前权威的宪法学辞典、专著及教材,而且还搜集了近千篇宪法学专题论文。凭借着这些详实的资料,《跨入》一书对当代中国宪法学研究的现状作了全面而忠实的记录。例如,关于宪法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作者即详细地罗列了学界所提出的二十余…  相似文献   
69.
行政指导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志远 《法学论坛》2005,20(5):58-65
作为一类非强制性的行政作用,行政指导不仅能够与传统的依法行政理念相契合,而且其存在本身即预示着传统行政模式的转型。我国当下应谨慎地实施行政指导,并以过程的公开化、内容的科学化以及救济的类型化为基点,逐步将行政指导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70.
行政行为无效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行政行为的无效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范畴,其存在的理论依据是行政行为公定力的有限性,并以公民权利抵制行政权力为其价值归依。本文在探讨行政行为无效的原因及其后果的基础之上,对建立我国的行政行为无效制度提出了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