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台北掠影     
童志强 《党史纵览》2010,(12):50-52
2010年4月.笔者应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邀请.赴台湾做访问学者。台湾岛内和内地一样.公营机关文行双休制.周六周日不办公.我利用双休日到处乱逛.因是初次去台.对我而言.那儿的一切全是陌生的.新鲜的:而因是同文同种同语.那儿的一切又似乎很熟悉.很亲切.一点也没有生分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解放前的上海外滩公园,曾经挂过一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这块牌子,业已成为当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欺凌中华民族的象征。 可是,前不久却有人在上海报刊上撰文,武断地否认历史上曾经有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一回事。 惊人和轻率的大胆否定 今年3月,由中国文史馆和上海文史馆主办的上海《世纪》杂志在“史卷拂尘”栏目中,刊出了《揭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流传之谜》的文章。文章认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子原系子虚乌有,是“博物馆在50年代为配合形势教育”而制作出来的,“以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公园曾挂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国人皆知的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前后,各种新思想犹如黄浦江大潮汹涌澎湃,冲击着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传统文化。一批又一批宰事学子从上海出发远涉重洋,到欧洲、日本诸国去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以后,到十月革命的故乡苏俄去,“以俄为师”,则成为有志青年新的追求和向往。1920年11月,22岁的青年刘少奇从家乡湖南到上海,住进位于法租界内的霞飞路渔阳里6号的上海外国语学社。这是刘少奇生平第一次到上海——此行目的是在外国语学社留俄预备班学习俄语,为赴俄留学作准备。在此之前,刘少奇原来准备赴法勤工俭…  相似文献   
14.
正皖南事变前后,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领导南方局全体同志,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在配合党中央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配合中共中央及时制定应变措施1940年10月19日,在蒋介石指使下,国民政府军委会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向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和新四军军长叶挺发出一个电报,强令八路军及新四军之有关各部于电到一个月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这封充满杀机的"皓电"发出  相似文献   
15.
关于皖南事变过程的叙述,我们不少材料互相矛盾,而国民党方面的材料则有意歪曲真相,以混淆视听。本文根据所搜集的到的双方有关原始材料以及重要当事人的回忆材料,以日志的形式,逐日加以简要的叙说,以求得对皖南事变过程作出比较客观、准  相似文献   
16.
新四军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被处死一案,是抗日战争初期发生在新四军中的重要事件。由于涉及此案的档案始终没有完全公开,造成对高案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坊间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叶挺于1939年5月13日应约前往安徽省政府所在地立煌,5月24日安徽省政府主席廖磊向第五战区诬告第4支队,五战区转报蒋介石,蒋介石批准"所请将高敬亭处以枪刑照准",叶挺带着蒋的批文抵达合肥青龙厂将高敬亭关押,然后召开斗争大会,叶挺说"对高敬亭要严肃处理,要枪毙”,6月24日由叶挺带来的警卫班将高处决。  相似文献   
17.
1980年4月,笔者被调到设在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的革命斗争史资料收集整理办公室(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前身)工作。同年12月上旬,办公室派出人员由时任省委党校教育长的刘培学和办公室负责人方明治带队,赴省外采访老同志,当时称"抢救活材料"。  相似文献   
18.
60年前,在日本侵略军发动全而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存亡继绝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捐弃前嫌,达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坚持南方8省14个地区3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健儿,怀着拯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高尚情怀,汇成抗日的铁流,组成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在叶挺、项英、陈毅将军的率领下挺进敌后,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华中抗日战史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9.
1920年秋到1921年夏,恽代英在安徽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期间,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曾信仰无政府主义,不久便对无政府主义产生怀疑,最终否定了无政府主义。恽代英的这种思想变化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迷惘与求索,不能因此认为恽代英当时是无政府主义者。1921年下半年,恽代英完成了这一世界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甲午战争后,新崛起的日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对中国最大的威胁。为了免遭亡国奴的噩运,当时,国内不少有识之士纷纷寻求救国图存的良策。不久前夜读《毛泽东早期文稿》,发现青年毛泽东在1916年就曾发出过对日本的侵华行径“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的警言。1914年,毛泽东由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正是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乘欧洲各帝国主义先后卷入战争之机,加紧侵略中国,于8月27日出兵山东,11月又强占原被德国攫取的青岛,并以武力控制胶济铁路。在这多事之秋,毛泽东并没有沉缅在书斋里读死书,死读书,他胸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