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2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14年2月4日,是邓颖超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邓颖超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导人,邓颖超曾担任第一、二、三届全国妇联副主席,第四届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不止一次地说过:"我对妇女工作的关心和责任,一直承担到生命的终止。"而她与周恩来半个世纪的战斗情谊,以及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伉俪情深,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作为全国范围内唯一一份学习研究宣传周恩来及南方局培育形成的"红岩精神"之中心刊物,《红岩春秋》就是在邓颖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大力倡导和直接支持下创办的。25年前《红岩春秋》创刊时,已是85岁高龄的邓颖超亲笔题写刊名,寄望之殷,嘱托之重。今天,作为这项事业的继承者和后来人,我们特精选一组文章,以表达对邓颖超同志深深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32.
简奕  张鲁鲁 《当代党员》2006,(10):26-27
臧克家诗歌云:“有的人虽然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虽然死了,但他还活着。”  相似文献   
33.
正"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的警世名言,尽人皆知。而"两个务必"思想与《甲申三百年祭》的历史渊源却鲜为人知。70年前,由大文豪郭沫若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首发,由此引发朝野震动、国共交锋,进而启发了毛泽东,直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甲申三百年祭》的撰写和发表1943年3月,国民党抛出蒋介石署名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并利用行政手段强制国民阅读。该书堪  相似文献   
34.
简奕 《红岩春秋》2014,(2):8-12
2014年2月4日,是邓颖超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邓颖超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导人,邓颖超曾担任第一、二、三届全国妇联副主席,第四届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不止一次地说过:“我对妇女工作的关心和责任,一直承担到生命的终止。”而她与周恩来半个世纪的战斗情谊,以及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伉俪情深,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相似文献   
35.
简奕  黎余 《红岩春秋》2013,(2):67-74
神秘的"四川三人"浮出水面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的组织创建史存在着一些悬而未决的基本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何为"四川三人"?1922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执委会书记陈独秀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提到,在全国195名党员中,四川有三人。这就是目前已知四川最早的三名共产党员,即所谓的"四川三人"。但是,这三人究竟是谁?是在本地发展的,还是从外地转来的?长期以来,由于文献史料不足,谁也没法准确回答。  相似文献   
36.
正铁的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党的历史上也发生过不少因执行纪律不严而给革命事业造成巨大损失的惨痛教训。红色经典《红岩》的背后就隐藏着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教训。一1948年的春天,一份共产党办的《挺进报》竟然堂而皇之被  相似文献   
37.
才情     
简奕 《红岩春秋》2024,(4):78-79
<正>叶剑英说“三国”叶剑英在广东梅县东山中学上学期间,是学校文体活动的积极分子,不仅会拉胡琴、打洋琴、弹钢琴、吹喇叭,还善讲古书。他讲起古书来幽默风趣,颇有演说技巧,很能吸引听众。东山中学门口是状元桥,有一位做小买卖的杨老伯,最爱听叶剑英讲“三国”。他常常请叶剑英到店里讲“专场”,每次都以茶水招待,并请吃花生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剑英回梅县路过状元桥,还问杨老伯和小店铺在不在,说起当年给杨老伯讲“三国”得到花生米吃的故事。  相似文献   
38.
洞见     
东北,我们大有希望1945年8月28日,朱德在延安机场送毛泽东、周恩来等到重庆谈判。下午,他在中央党校大礼堂对将要出发去东北工作的干部作报告。朱德强调,我们要积极向东北发展,东北大有文章可做。现在要派五万队伍插过去,再派万把干部,将来还要去。  相似文献   
39.
简奕 《当代党员》2021,(6):28-30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系统传入中国。除了各种进步报刊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外,大量被翻译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中国人民特别是先进知识分子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起到重要作用。1921年下半年至1922年下半年,重庆迎来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先后在重庆活动的恽代英、萧楚女等人正是这一热潮的推动者。他们与本地涌现出来的《友声》、《新蜀报》等进步刊物和进步社团一起.  相似文献   
40.
简奕  杨新 《红岩春秋》2015,(3):57-59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长期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中,同时也贯穿于陕甘宁边区公粮政策抉择变化的过程。皖南事变后,陕甘宁边区财政面临抗战以来最困难状况,改变以往"休养民力"政策,被迫加大公粮征收量,人民难以承受,引发不满情绪,甚至出现"雷公咋不打死毛泽东"的极端抱怨。对此,中国共产党坚决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适时调整公粮征收政策,由人民全部负担公粮转向边区党政军和人民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