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区别于西方政党制度和政治发展模式,多党合作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特殊的功能优势。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实现方式,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决定着多党合作制度的性质方向和程度实效,是多党合作制度的原则规范和路径依赖。理论逻辑和实践演进轨迹昭示,多党合作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然是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作为必不可少、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统一于民主政治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2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学术研究既老又新的重要课题,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研究领域和成熟的研究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则是伴随“中国模式”而兴起的新热点,成果纷呈,态势良好,虽偶有交集,但总体上各有边界。近年来,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使两大课题出现交叉和合流的新动向,多党合作制度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顺应这一趋势的新尝试,这就必须对两个课题已有成果进行整理、梳理,特别是多党合作制度研究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中关于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容进行再研究,判定现有研究的成绩与不足,从而推动研究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23.
抗战时期毛泽东关于"民主共和国"的构想,经历了从"三民主义共和国"思想到"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思想的演变历程。"三民主义共和国"设想是在中国建立一个英美式的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主张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经过比较,中国共产党人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2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目标、道路、体系等问题,提出了许多重大观点。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基础,以体制改革为抓手、以精细化和民主化提升立法水平。依法治国必须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对法治建设能起到示范和保障作用。法治理念的培育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法治社会的标志环节,以法治宣传机制的完善和方法的创新树立全民法治精神并提升理念。  相似文献   
25.
"不折腾"是确保30周年改革开放顺利推进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贯穿新中国辉煌历史进程的至关重要的经验。在一定意义上说,它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进程及效应。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倾向而有所侧重的丰富充实的"折腾"与"不折腾"思想,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人在处理相关问题上的是非得失,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问题的关键是必须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寻找到实现"不折腾",力图避免"折腾"的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思想上不容干扰,路线上不容否定,道路上不容模糊,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6.
管新华 《探索》2008,3(1):29-31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从本质上讲就是尊重党员的意志和权利.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提出,不但丰富和深化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一科学论断的内涵,更为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明确了基本原则和努力方向.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成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党内民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其重要性尤为凸显.承认、尊重并努力实现党员的主体地位,不仅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必须在科学系统分析党员主体地位确立的影响因素和障碍因素的基础上,积极探寻和创新其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7.
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充分根据并非常合理的。这既符合逻辑和历史相符的基本方法原则因为逻辑起点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历史起点,即以改革和开放作为两翼的现代化建设的开始为起点的,也符合逻辑起点范畴的内涵及据此形成的逻辑标准要求的,更体现了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新阶段的历史地位和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28.
管新华 《探索》2007,(1):26-30
经过酝酿与探索,构建和谐社会成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这就要求能够寻找到一条科学而现实的构建路径。基本的思路是:坚持和完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的基本制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并着力解决不利于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加社会的和谐成分,尽早建成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9.
管新华  汪旻艳 《探索》2012,(3):46-50
创先争优活动是事关全局的战略设计和工作部署。准确认识和科学定位是顺利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而达致预期目标的基础,关键是要从活动主体、时空维度和功能效用入手选取科学的解析视角。在主体方面,创先争优活动并不是仅仅针对某一特定群体的,而是以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为重点、涵盖中国共产党整体和全社会的活动;在时序方面,它是历史经验的延续、现实任务的要求和未来目标的动力的有机统一;在功能上,则是党的建设、执政能力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推动力。  相似文献   
30.
多党合作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存在着内在联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实现方式,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决定着多党合作制度的性质、方向,是多党合作制度的路径依赖和规范,二者统一于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