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资产阶级中央集权国家的特征和弊端时认为,官僚主义是腐蚀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的“寄生虫”,从而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必须铲除和避免资产阶级国家的这些弊端,消灭官僚国家、官僚机构存在的条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对于反对官僚主义作了许多重要论述,也进行了不少的尝试。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则对反对官僚主义在深层次问题上作了很多精辟的分析,为我们在新情况下反对官僚主义指出明确的方向。一在当代社会主义各国的领导人中,恐怕没有谁能像毛泽东那样对官僚主…  相似文献   
32.
耿庆彪 《理论导刊》2006,3(10):73-75
“三农”问题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邓小平同志的“三农”理论具有三大战略基点,即高瞻远瞩的全局性、与时俱进的创造性、除根治本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33.
耿庆彪 《桂海论丛》2001,17(3):21-22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他针对党风不正和为政不廉的体制根源 ,并结合新时期我国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全面总结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历史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体系、新纲领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党风廉政建设理论 ,为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4.
邓小平同志在他长期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一以贯之地反对"左"倾错误思想,并形成了一系列反对"左"倾错误思想的论点:危害论;表现论;根源论;清除论。邓小平关于反对"左"倾错误的思想是推进新时期理论创新的客观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5.
密切党群关系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决定党的兴衰存亡的重要支撑。目前的党群关系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群众感情冷漠,责任意识淡薄,本领能力欠缺,廉政问题突出。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应通过一系列措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6.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党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党应对各种考验和复杂局面的根本保障。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以思想作风建设为基础,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重点,以密切党群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克服消极腐败现象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37.
官僚主义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大敌。周恩来同志对官僚主义一贯深恶痛绝,并形成了丰富的重要论断:官僚主义表现论;官僚主义危害论;官僚主义根源论;官僚主义消除论。  相似文献   
38.
江泽民同志在成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以后,对党风廉政建设高度重视,并形成了丰富而又有独到见解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党风廉政建设,首先要从源头抓起,根本在于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关键在于强化党内监督。  相似文献   
39.
江泽民同志在成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以后,对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问题深思熟虑,并形成了丰富而又有独到见解的重要策略:顺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努力构建与世界各国的伙伴关系;积极发展新型党际关系。  相似文献   
40.
决策是一种主体行为。决策主体选择什么样的决策目标、使用什么样的决策方式,往往是由其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他看来,任何决策都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发明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作为评判决策成败得失的价值标准,并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完善决策.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